![]() |
|
|||
日前,有媒體報道:每年有300噸“地溝油”進入餐飲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發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通知。記者連續三天蹲守發現,在北辰區宜興埠鎮的隱蔽處,十多名四川人幹着每天收集“地溝油”的勾當。每個月下來至少都會有上千斤的地溝油原料,從他們手中流入煉油者手中。昨天,宜興埠鎮公安、工商、衛生監督、綜合執法等近30名執法人員,將泔水部落徹底搗毀。
很多人覺得,只有從地溝內掏出的油才叫地溝油,其實賓館、酒樓的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也是“地溝油”。此外,像用劣質豬肉、豬皮加工及提煉後產出的油及油炸食品多次使用,重複使用中向內添加一些新產生的油,都是“地溝油”。
暗訪:污車髒桶一路收一路臭泔水部落家家門口留“油”
每天21:00左右,一輛車身滿是污漬,甚至已看不出牌照號碼的小貨車就出現在金鐘河大街上,車廂內擺放着的六個大號塑料桶散發出陣陣惡臭。
車子停在一家自助火鍋店門前,下來兩名男子走進店內。一兩分鐘後,一名男子拎着兩個小號塑料桶從店內出來,將盛滿殘羹剩飯的桶高高拎起,倒進車廂內右側的大塑料桶內。接下來,他拎着另一隻桶繞到車廂左側,將另一隻桶上的塑料布掀起後,將裏面的東西倒進去。記者發現,這隻桶內是一些廢油。趁男子進到店內,記者上前查看發現,兩個大桶雖然都是裝泔水,但殘羹剩飯和廢油是分開存放的。
隨後,兩人駕車來到另一家飯店。由於這家飯店的規模較大,兩人輪番跑了四五趟纔將泔水全部倒進車內。“給飯店倒泔水,一個月得給你們不少錢吧?”記者上前搭訕。“不給他們錢就不錯了。”四川口音的男子說,像火鍋店、拉麪館這樣的小飯館,他們每次只負責將泔水倒走,雙方互不給錢。但這樣的大飯館,他們每個月至少交上三四百塊錢,飯館纔會同意讓他們倒泔水。“怎麼泔水還分開盛呢?”記者問。男子說:“油太大,豬吃了拉稀。只能讓他們儘可能分開放。”“那這些廢油還拉回去幹嗎?”男子沒有回答。
記者一路跟隨這輛小貨車,兩名男子先後將五家飯館的泔水全部倒進車內大桶,才一路向宜興埠鎮開去。由於桶已很滿,每到轉彎和顛簸處,桶內的泔水就濺到車上,沿途留下條“臭水線”。
經過20多分鐘車程,小貨車在一片民房前停下來。這裏是宜興埠鎮與小澱鎮溫家房子村的分界處,十分偏僻。記者看到兩名男子將裝有殘羹剩飯的塑料桶搬進後院,而將裝有廢油的桶放在門口。半個多小時內,又先後有兩輛滿載泔水的小貨車來到這裏。
昨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這裏,發現這裏建有數排臨建房。每排臨建房的門前都停着裝有泔水桶的小貨車,每家房門四周都擺放兩到三個大號金屬油桶。其中一些油桶的桶口處還插着自制的漏斗,上面也都沾滿油漬。湊近桶口,一口令人作嘔的油膩味就鑽進鼻孔。
敲開一家住戶的房門,一名男子正在休息。聽到問起桶內裝的是什麼,男子顯得十分緊張。記者說是收油的,同樣四川口音的男子說:“我們這的油有人收。”任憑記者如何追問,男子都不作答,並將記者請到了屋外。
明察:執法部門快速出擊銷燬數千斤地溝油
記者與北辰區宜興埠鎮政府取得聯繫,很快,由鎮領導帶隊,近30名執法人員組成的突擊隊就趕到現場。
離第一排臨建房還有20多米,隱約聞到酸臭味道。掀起與後院相隔的門簾,一股極濃烈的酸臭味鑽進鼻孔,記者當場嘔吐起來,多名執法人員也都將口鼻遮住。
令大家觸目驚心的是,不足10平方米的室內,架有兩口大鐵鍋和一個泔水池。泔水池和大鍋內都是各種發出惡臭的殘羹剩飯。而此前到飯館去收泔水的矮小男子正用鐵勺不斷攪動鍋內的泔水。
“這些桶裏裝的是什麼?”記者問。一名30歲左右的四川男子說:“都是撈出的油。每隔半個月左右,就會有河北省的小車來這裏拉。”“每桶油多少錢?”記者追問。“我們攢一桶油也就是三四百塊錢。他們拉走幹什麼,咱沒問過。每個月也就攢1000多斤,換點錢不就是爲了貼補汽車油錢嘛。”鑑於現場發現的“地溝油”多達數千斤,而且每桶都很重,鎮領導立即找來了大型剷車和垃圾車,將數千斤地溝油原料裝車,並運往垃圾場進行銷燬。
鎮領導表示,考慮到這裏還有“黑養豬場”在非法使用泔水餵豬,並依舊有收集“地溝油”原料的可能,他們將制定妥善地方法規,將這個“泔水部落”徹底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