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黑心豬油交易量
賬本摘錄
4月27日,五一新村一出租房的另一角,擺放著用來壓榨油的設備和原料。圖/記者秦樓
四大帳本復印件記錄黑心豬油流向。圖/實習記者韓敬宇
從農貿市場收購廢棄的豬肺、豬皮、豬腸及豬的下腳料等,經過火煉過濾成『豬油』,然後再銷售到市場上,這是長沙一處煉油窩點制造銷售『黑心豬油』的主要方式。
4月初,夏站長接到了讀者舉報後,對一涉嫌非法煉油窩點進行了長達半月的調查,通過四次暗訪窩點,兩次跟蹤送貨路線,記者確認該窩點非法制售問題豬油,於是將調查情況反映給了長沙市工商局局長陳躍文。昨日,長沙工商執法部門聯同高橋街道辦事處,將這一地下煉油黑窩點進行查封。查封發現了從2007年開始的密密麻麻四大本銷售賬本,記載了『黑心豬油』的銷量和流向,從今年2月23日到4月26日,一共銷售了43613斤『黑心豬油』;『經濟學院』和賬本顯示為『*食堂』的單位這段時間共買了15100斤,超過總銷量的三分之一。該作坊老板說,經濟學院就是涉外經濟學院,而『*食堂』大部分是高校的食堂和學校工地食堂。除了這些流向,其餘的黑心豬油分別銷往工地、餐飲店及糧油店。
目擊:滿院血污,腥臭撲鼻當工商執法人員趕到這個位於長沙市雨花區五一新村破舊的民宅時,兩位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煉油。這家地下煉油加工坊,破敗陰暗的房子,三口煉油的大鐵鍋及幾臺用來炸油的機器,到處亂搭亂接的電線以及被煙熏得黑乎乎的牆壁,讓人很難把它和『白白的豬油』這個詞連接起來。兩個工人,則正在把發臭的邊角料及豬內髒往油鍋裡放。放在地下案板上的肉已變質發臭。
記者在現場看到,三間朝北的平房小院外狹小的空地上有一個簡易的棚子,裡面地上一盆內堆滿了暗紅、油膩、發臭的各種豬下腳料,案板上還有正在切割的刀具和肉塊。地上的肉發出陣陣惡臭,而桶內的油更是膩得讓人惡心。執法人員檢查發現,這些盆內的肉均已不同程度地變質。執法人員讓工人打開一個骯髒的塑料桶,發現裡面裝滿了顏色發黑的油,上面還有一層漂浮物。舀起一勺聞了聞,有濃重的腥味。
查封:當場銷毀問題原料隨後,執法人員查封了現場數噸成品油,銷毀了現場正待加工的問題原料(豬的邊角料等)。隨後,把老板周某帶回長沙市雨花工商分局食安科進行了訊問。
經執法人員查證,該作坊沒辦營業執照,屬無證生產的黑窩點。據周某交待,他們從2007年開始加工,每天可產300至400斤油。而原料則是從農貿市場肉攤上收購豬的邊角料,也就是不管變沒變質,只要是有利用價值就收回來一鍋熬。然後以3元不等的價格進行銷售。
記者暗訪:『黑心豬油』是這樣煉成的『我們這邊有一個地下煉油廠,我們懷疑他們的這些油有部分流入到了學校和酒店,你們趕緊過來看看吧。不僅周邊的居民每天生活在「臭氣」裡,更重要的是別讓它再損害大家健康了……』剛剛進入4月,夏站長維權站就接到一位曾先生(化名)的舉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污水橫流的地上就鋪了一塊油布,中年婦女提起袋子雙手一抖,一袋動物內髒就這麼流了出來,一路滑到了她的鞋跟;一個矮矮的中年男子,用一把大鐵鏟來回翻動著鍋裡的肉和動物內髒;一塊肉倒到了油布的外面,在地上滾過的肉立馬就涂上了一層黑油,中年女子還是很快地將肉撥了回來……
在調查過程中,地下煉油廠的一幕幕場景讓人觸目驚心。
本報記者夏雨實習生李文長沙報道
1
凌晨蹲守 三點多,三輪摩托車運送原料根據舉報人提供的線索,這家地下煉油廠一般是在凌晨的三點左右購進原料,整個加工煉油的過程基本是在凌晨至早上七點之間完成,下午三四點左右將『黑心豬油』運出。
在接到舉報電話後的第二天晚上12點左右,記者就趕到了距離五一駕校不足20米的地下煉油廠附近,先看看這裡是不是真的有『文章』。
四月初的長沙,凌晨的溫度只有5度不到,而且天公不作美,當天凌晨1點居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
幾個小時的等待過程中,記者沒能頂住瞌睡的侵擾,等到醒來時已經三點多了,此時的萬家麗路除了路燈已經很少有人影,車流就更談不上了。一邊在心裡責備著自己,一邊惋惜一個晚上的光景就這樣浪費掉了,帶著沮喪和倦意,記者都已經決定先行撤退了。
此時,馬路上突然傳來了一陣『突、突、突』的聲音,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駕駛著一輛破舊三輪摩托車駛進了記者的視野。由於車廂位置被油布覆蓋著,起初記者也沒怎麼起疑心,可是摩托車的左轉向燈突然閃了起來了,拐進小巷裡,在舉報人所說的巷口停了下來。
三步當兩步,記者翻越馬路中間的護欄找了一個比較陰暗的地方躲起來。雖然隔得比較遠,整個巷子只有摩托車頭燈一個亮點,記者還是清楚地看到:四個人不斷地從摩托車上搬下來一些用紅色的塑料袋裝好的東西……
2
自薦打工 老板身後放著儲油的白色塑料桶究竟三輪摩托車運送的是什麼東西?地下煉油廠是怎樣煉油的?記者決定再次暗訪,以打工的名義混進煉油廠,看個究竟。
4月6日清晨,記者再次來到了地下煉油廠。『老板,聽說你們這裡煉油,要小工嗎?』,記者自薦道。
『你聽誰說的呀,我們這裡不招人』,老板抄著益陽話拒絕了記者,臉上明顯地表露出了一絲的懷疑。
盡管遭到了拒絕,但是記者也並非全然沒有收獲。就在這簡單的對話過程中,記者看到老板身後的巷子裡雜亂的擺放著幾個表面髒兮兮的白色塑料桶,這些桶在很多的小餐館裡都可以看到,一般都是放在廚房當做儲油之用。
既然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這裡確實隱藏著這麼一個地下煉油廠,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掌握他們煉制黑心豬油的過程了。為了還原最真實的狀況,這次另請兩位幫手一同前往進行暗訪。
3
幫手『尋狗』 『一斤肉纔一塊多一點點』4月16日下午,記者一行人驅車趕到五一駕校,經過短暫的商量之後,最後決定由兩位幫手以『尋狗』的名義前往小巷裡面一探究竟。大約10分鍾之後,兩人回到車內,從他們口中得知,從巷口走進去然後右拐會有一個稍微寬敞一點的堂屋,裡面雜亂的擺放著一些油桶,堂屋後面搭了個很簡陋的小棚子,煉油的地點就選在那裡。
令記者沒有想到的是,面對兩位前往小巷子裡面找狗的『幫手』,煉油廠的人竟然絲毫沒有起疑心,還將自己進貨煉油的情況和盤托出。盡管對地下煉油廠的身份心裡早有准備,但是當聽到『他們說一斤肉的成本差不多一塊多一點點』的轉述時,記者還是大吃一驚。
雖說情況屬實了,但是沒有親眼見證的話還是無法確認其煉油的事實,因此記者決定當晚蹲守在此處。
4
借道找東西 地上污水橫流,油布上放著動物內髒4月16日晚上12點,記者一行三人就開始了新一輪的蹲守。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等待,4月17日凌晨3點25分,從巷子裡駛出來了一輛三輪摩托車。6點47分,3點多離開的三輪摩托車滿載而歸,他們依舊重復著記者第一次蹲點時所看到的工作,迅速地將車上的貨物轉移到了巷子裡面。
大約10分鍾過後,木棚裡終於發出了弱弱的黃光,顯然他們開始工作了。記者決定賭一把,到現場去『感受』一下。
走進堂屋的時候,一個3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剛好在清理剛剛運回的貨物:污水橫流的地上就鋪了一塊油布,中年婦女提起袋子雙手一抖,一袋動物內髒就這麼流了出來,一路滑到了她的鞋跟……
雖然陌生人的出現讓他們始料未及,但記者假稱自己的東西掉進了他們的圍牆裡,借個道去撿一下,沒有引起他們多大的懷疑。
在那個堪稱『垃圾填埋場』的後院裡面轉悠了大概10分鍾的樣子,記者在撤離的過程中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個矮矮的中年男子,用一把大鐵鏟來回翻動著鍋裡的肉和動物內髒,然後用一個大勺將鍋裡半熟的肉撈到一個水桶裡面,接著再倒到攤開在地上的油布上;兩個中年婦女則在不停地『肢解』著剛剛出鍋還冒著熱氣的肉。一次倒肉的過程中,中年男子不小心將一塊肉倒到了油布的外面,在地上滾過的肉立馬就涂上了一層黑油,盡管如此,中年女子還是很快地將肉撥了回來……
安全地撤出來之後,這些油究竟賣給了誰,這成為了記者下一步追查的關鍵。
看看賬本 哪些是『大客戶』本報長沙訊 在記者4月25日的暗訪中,該作坊的送貨車開進了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就不見了蹤影。『黑心豬油』流向高校?執法人員在該作坊的床底下搜到從2007年至今年的4個賬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這幾年來他們的『黑心豬油』所銷往的地方及數量。記者翻開今年的賬本,從今年2月23日到4月26日,一共銷售了43613斤(20多噸)『黑心豬油』。僅今年3月的銷量就達到22643斤(10多噸)。該作坊的銷售賬本記載顯示,僅『經濟學院』和『*食堂』在這段時間就買了15100斤,超過總銷量的三分之一。記者在采訪該作坊老板的時候,他說,經濟學院的食堂從他這裡進貨有兩三個月了,而『*食堂』大部分是高校食堂和學校的工地食堂。除了這些流向,其餘的黑心豬油分別銷往工地、餐飲店及糧油店。
在查獲的2007-2009年銷售賬本上還出現了『女子學校』『工程學院』等字樣。
記者夏雨實習生李文
4月16日,記者在暗訪的時候,一行人大約在7點左右離開煉油廠之後一直在不遠處觀察巷口,但是直到12點左右他們仍舊沒有將貨送出去的意思。考慮到他們也許還會有其它的出口,記者在這期間又多次前往觀察,不過並未發現異常的情況。於是撥通了舉報人的電話,舉報人說,『他們上午一般不出貨,出貨的時間集中在下午三四點左右,而且你看見他們門口停放的面包車沒,他們就是用那個車送貨的。』按照舉報人提供的情況,看來記者就只能繼續等待了。
17日下午三點左右,一輛懸掛著湘H牌照的面包車經過記者身邊並且在巷口停了一小會之後就開始駛向萬家麗路。
為了摸清他們的送貨路線,記者開始尾隨而行,沒有走出多遠,記者明顯感覺出對方在提防什麼。為防對方調虎離山,記者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繼續跟進,另外一路繼續蹲點守候。
大約10分鍾之後,尾隨的一路記者來到蹲守點和記者會合。原來,在記者離開不久之後,之前的那輛面包車就逆行上了公路,尾隨的記者也就放棄了跟蹤。這樣看來的話,對方已經對我們產生了懷疑,原地蹲守顯然已經失去了意義。記者決定到距離稍微遠一點的地方等候,果不其然,記者的車離開還不到半個小時,停放在門口的車就開動了。
讓他們放松幾天戒備後,4月25日,記者再次潛伏在窩點的周邊。為了不打草驚蛇,特請了兩位摩的司機來幫忙。果不出所料,下午三點,發現該煉油廠開始裝貨了。不一會兒,一輛裝滿貨物(油)的白色微型面包車啟動了。各就各位,摩的緊跟其後,記者一行尾隨追蹤。
一路上,面包車好像對被跟蹤有所發覺,一會停一會加速跑,在城內轉了一圈後,在一個紅綠燈路口,面包車油門一踩,開進了某高校裡不見蹤影。
為了查明真相,4月26日上午,記者一行又來到窩點處蹲守。直到下午兩點,上次跟蹤的那輛面包車纔開始送貨。為了不被發現,這次仍請了摩的相助,另借一小車緊跟其後。眼看著面包車開上了瀏陽河大橋,右拐進入了絲茅衝地段,隨後停在了一個小糧油店門口,卸下兩桶油後離去。(夏雨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