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京老年醫院正式成立臨終關懷病房,這也是北京市三級醫院中首家生命關懷病房。這裡主要收治的是在3至6個月內要離開人世的患者。與私立的同類醫院相比,老年醫院生命關懷病房的檢查、用藥和住院醫保可報銷,患者醫療花費更加經濟。
由於醫學觀念陳舊、治療手段欠缺、過度依賴藥物等原因,一般醫院不願收治重癥晚期病人。北京老年醫院關懷病房主要提供各類晚期疾病患者的姑息治療和善終照護,緩解疼痛,保護身體功能,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收治范圍包括了肺心病晚期、心衰晚期、腦血管疾病並發感染、尿毒癥晚期、糖尿病晚期等患者。可為患者提供基礎、生活、心理護理和營養支持。
在關懷病房,記者看到,病房環境舒適,以帶獨立衛生間的兩人間和單人特需病房為主,配有軟椅、電視、衣櫃、微波爐等設施。目前關懷病房共15間病房,近30張床位,已收治6名患者。兩人間每張病床每天收費28元。醫院如要對患者使用醫保外的項目,要先征得家屬同意。
病房還從日本引進了先進的洗浴設備,一張洗浴床價值8萬元,解決了長期臥床患者的個人衛生問題,減少了院內感染發生。對於有宗教信仰的患者,病房還設立了靜修室和善別室。(記者方芳)
馬上就訪 >> 關懷生命最後一程繞過住院部,綠樹掩映下出現一棟獨立的灰色二層小樓,樓門口掛著第七病區的牌子,這個病區還有一個患者不知道、家屬不願提的名字——『臨終關懷病房』。
一樓的一間雙人病房住著54歲的吳女士。這是一名盲人,同時還是一名宮頸癌晚期患者,癌細胞已經向她的肺和腹部髒器擴散,沒有再做手術的機會。醫生說,這個世界留給她的時間可能只剩兩周左右。
聽見醫生進來,她讓護士扶著坐起身來,鼻子裡插著鼻管,鉚足了力氣,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表達著自己的感受:今天感覺不太疼了,就是腳腫得厲害。
住進這裡,是因為吳女士在家中被嚴重的癌癥並發癥折磨得痛不欲生。疼痛、腸梗阻、便秘、下肢腫脹……弟弟實在看不下去,四處打聽,5月9日把她送到了這裡。
床頭有監測儀器,每天服用一些治療氣喘、疼痛的藥物,每天醫院給灌腸,吃一些無渣的特殊食物,腸梗阻、便秘得到了緩解,天氣好的下午還能到院子裡呼吸新鮮空氣。吳女士生命這最後一程走得不再那麼痛苦,那麼艱難。
隔壁病房73歲的齊大爺患老年癡呆,已經臥床不起。早上6時半,他正在『刷牙』。護士小喬左手拿著紅色小鑷子,右手用夾子夾起棉球。做一次口腔護理,要用棉球16個,護理前和護理後都得數一遍——齊大爺已經不能說話,如果要是不小心落了一個棉球在嘴裡,他不能表達,所以護士們萬分小心。
接下來是早飯時間,齊大爺的早飯比較特殊,要用鼻子『吃』。『老人的咀嚼功能喪失了。』護士拿著一個裝滿營養液的注射器在自己手臂內側試了一下,『嗯,溫的,太熱了會破壞他的粘膜,太涼會腹瀉。』營養液通過鼻飼管送進體內。這樣的『飯』,齊大爺每頓只能『吃』200毫昇,一天得吃5次。『一頓吃得太多也會腹瀉。所以夜裡11時和凌晨3時我們還得給他喂一次飯。』
走出臨終關懷病房需要經過一個拐角,拐角裡面有兩個相對隱蔽的房間,是『善別室』。推開房門,一張床兩張軟椅。『臨終病房剛建起來,所以這個告別室還沒人用過。我們可以根據家屬的民族或宗教信仰要求來布置。』臨終關懷病房主任姜宏寧說道,『我們不希望家屬看到病人最後的搶救過程,不希望最後一眼看到的是患者身上插滿管子、病房裡滿是儀器,那對家屬的心理刺激太大了。搶救結束後,讓家屬看到逝者安詳地躺在這裡,會覺得他們走得很平靜……』(記者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