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起草修訂的工資條例將在年內出臺,全社會呼喚已久的工資協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勞動者權益的條款將被納入其中。(據5月18日《中國經濟時報》報道)
工資條例將是目前級別最高的關於勞動者薪酬保護的法律條款。立法是有法可依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即將出臺的工資條例的確算得上勞工群體的長線利好。關於工資條例,我們可以羅列出催生其早日出臺的諸多理由:比如統計結果顯示,多數壟斷行業的企業,內部收入差距懸殊,72%的員工認為分配不公;一項全國總工會關於職工收入的專項調查中顯示,208家國企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而調查顯示,兩成職工5年間從未漲過工資。
隨著今年全國兩會對收入分配改革的呼聲日漸高漲,『體面勞動』『勞動尊嚴』等理念漸成高層共識,加上今年年初江蘇、寧夏、吉林、山西、上海等省市自治區相繼調高了最低工資標准,種種跡象都表明:工資收入調整已箭在弦上,與之配套的相關法規勢在必行。
但就工資條例的制定與出臺來看,路徑顯然並不平坦。數年之前,草案就曾因各方利益博弈激烈、相關條款爭議過大而一度擱淺。此前又有消息說,因遭央企反對,經歷6次草案修改、被認為是收入分配改革標志性內容的工資條例再次難產。於是有人得出結論——工資條例的出臺是收入分配改革從『說』到『做』轉折的開始。
這話似曾相識。當年的勞動合同法出臺之前,也是一波N折,有委員公開反對新法實施,甚至有個別資方威脅撤出中國、以此抗議新法『加大』的用工成本,結果呢?無非是虛驚一場,政策利好並沒有扭轉普通勞動者的命運,即便是最低層級的如拖欠工資、不上勞動保險等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仍是屢見不鮮。
當然,這個邏輯多少有點宿命論的意味。但是,立法充其量只是經濟社會汪洋中的一葉扁舟,有法可依不等於有法必依,更不等於執法必嚴,那些為弱勢或底層群體利益代言的法律,空有文字上的激情,卻往往是『載不動許多愁』而已。那麼,羞答答的工資條例呢?
新法即出,我們對其寄予更多的是期待。勞資關系總會正常起來、勞動者的議價能力也不可能永遠不落地,但這個節點我們還是希望近些、更近些。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