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狂野的影像之旅
- 發布日期: 2010-05-19 00:00
- 作者:
|
|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warp> 憨鰹鳥——愛爾蘭(薩爾蒂群島):憨鰹鳥一生大部分時光都花在海面上,俯衝入海捕魚為生。但在夏季的繁殖期,這種候鳥則會停止勞作,佔據岩礁。 |
|
|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warp> 棕熊——芬蘭(庫赫莫):芬蘭與俄羅斯交界處的偏遠森林中,腳步穩健的棕熊正跟媽媽打鬧。整個歐洲范圍內,大型熊類與其他野生動物的數量正在逐漸回昇。 |
|
|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warp> 僧海豹——葡萄牙(馬德拉群島):僧海豹曾為地中海常見物種,如今卻成為世界上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豹種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馬德拉群島保護水域中的僧海豹數量已從6頭增加至35頭。 |
|
|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warp> 北山羊——法國(勃朗峰):絕境歸來的北山羊身影在勃朗峰和冰川湖的襯托下顯得無比渺小。19世紀,北山羊的數量下降到不足百頭,現在,由於人為大力復育,又回昇至4萬頭。 |
|
|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warp> 烏林鴞——芬蘭(奧盧):烏林鴞魅力非凡,但生存空間卻十分窘迫。人們曾視這種動物為不祥之兆,一旦見到便將其射殺。如今,烏林鴞已成保護動物,正逐漸收復失地。 |
|
|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warp> 草原雕——俄羅斯(卡爾梅克):草原雕舒展著短而粗的翅膀,草原雕幼鳥在卡爾梅克保護區共享同一鳥巢。從俄羅斯西部到蒙古,這些鳥靠食動物腐屍、小型哺乳類和其他鳥類為生。 |
|
|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warp> 灰海豹——英國(唐娜角落):生活在英國海岸唐娜角落的灰海豹。雄海豹掀起沙和雌海豹在嬉戲。英國皇家空軍的投彈地,現在是2000只灰海豹的家。 |
|
|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warp> 無尾獼猴——英國(直布羅陀):從北非移居來的無尾獼猴已佔據直布羅陀岩山數百甚至數千年。除人類外,獼猴是歐洲惟一的靈長類動物。 |
從去年開始,69名攝影師組成夢之隊,歷時15個月,走遍46個歐洲國家,為的是一項使命:將歐洲的野生生物與景致展現在世人面前。比起自然保護方面的作為,這片大陸上體現人類智慧的豐功偉績(城市、鐵路、咖啡廳等)更為知名。然而,正如本項目指揮之一斯塔凡·維德斯特蘭德所說:『由於政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野生生命正逐漸復蘇。目前,歐洲大陸將近20%的地區都受到某種形式的保護。而且,隨著歐洲人離開家庭農場遷往都市,一場巨大的轉變正日益成型。實際上,野生生物正逐漸收復失地,成為歐洲風情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選取的這組照片證實了他的觀點。這些照片,與其餘數千幅照片一起,共同展現了歐洲野生風物的精華,帶您踏上富有狂野之心的影像之旅。
執行本項目的攝影師分頭前往歐洲各個角落,完成了125項拍攝任務,覆蓋多種生態系統,從亞速爾群島的海洋生態環境,一直到裡海沿岸的森林草原。他們發現一片處於轉型期的大陸:城市與農村發展進程吞噬野生生物棲息地的同時,較貧瘠地區的農田正逐漸還林,為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新的空間。曾任世界自然基金會歐洲項目主管的生態學家芒努斯·敘爾文稱,這一趨勢有望持續至本世紀中葉。(據《時代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