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6月2日,日本東京,鳩山由紀夫鞠躬致意。當日,鳩山由紀夫在執政的民主黨眾參兩院議員全體會議上宣布辭去首相職務。 |
天津北方網訊:『感覺如何?』2009年8月31日上午9點多,50多名記者將剛走出寓所的鳩山由紀夫團團圍住,提出這個問題。就在幾個小時之前,日本第45屆國會眾議院選舉結果揭曉,鳩山領導的民主黨一舉終結自民黨統治日本政壇半個多世紀的神話。『天氣不同了啊,』意氣風發的日本新首相笑著看看細雨蒙蒙的天空,一語雙關。
2010年6月2日,東京千代田區的日本國會議事堂,正在召開的民主黨兩院議員大會氣氛凝重。站在臺前的鳩山面色蒼白,強忍眼淚宣布辭職。『現在是回家的時候了……我們需要一個嶄新的日本民主黨。』言罷他向黨內同事鞠躬致謝,臺下此時爆發出熱烈掌聲,鳩山沒有再說什麼,匆匆走出會場。
在自民黨執政的50多年時間裡日本幾乎沒有出現過政黨輪替,但首相卻是走馬燈一樣換個不停。在1993年至今的這17年裡,日本人一共經歷了11位首相。除了憑借個人魅力執政5年零5個月的小泉純一郎外,其他每一位在寶座上都待不了太久。如今,在安倍晉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這些『短命首相』後,又多了鳩山由紀夫的名字。
鳩山小澤『捆綁』辭職
鳩山由紀夫2日宣布辭職。民主黨乾事長小澤一郎也將『捆綁』辭職。
民主黨2日上午10時許召開民主黨參眾兩院議員參加的全體會議。黨首鳩山由紀夫是唯一發言人。他在會上宣布辭職。
20分鍾的講話中,鳩山先強調民主黨去年9月上臺以來給日本政治帶來的新風以及惠民政策給民眾帶來的好處。他接下來承認,民主黨的努力沒有得到民眾的全面認可,而其中兩點與自己的『不淑』有關。首先是駐日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導致政治混亂和民眾不滿,再者是自身所涉政治資金丑聞影響民主黨形象。
日本媒體報道,鳩山宣布辭職之際,臺下有議員發出驚訝之聲。
鳩山還就自己的綽號『宇宙人』辯解。他說,獲稱『宇宙人』,可能是因為自己經常描繪的日本並非今日之日本,而是5年後、10年後的日本願景,民眾可能暫時不太理解。
鳩山講話結束後,臺下議員鼓掌,鳩山眼中含淚。
明天將選出新任黨首
鳩山當天在官邸告訴媒體記者,他將不會參加接下來的眾議院選舉。共同社解讀,這意味著鳩山不遠的將來將結束政治生涯。
鳩山宣布辭職後,民主黨2日上午召開緊急領導層會議,確認包括乾事長小澤在內的所有黨內高層辭職。
民主黨准備在4日召開兩院議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任黨首和黨領導層。由於民主黨在眾議院佔據多數席位,新選出黨首將接替鳩山就任首相,任期至下次眾議院選舉。
副首相兼財務相菅直人2日晚些時候說,他將角逐民主黨黨首一職。菅直人在首相官邸會晤鳩山後告訴媒體記者,鳩山政府『沒有充足時間實現民眾對民主黨的期望』。他說,自己准備『接過和完成』民眾寄望鳩山的任務。
日本媒體猜測,其他可能的鳩山繼任人選包括外相岡田克也、國土交通相前原誠司、總務相原口一博等。由於民主黨內派系林立,估計屆時將有一番較量。
《每日新聞》認為,根據與小澤的親疏程度,民主黨內大致分為『小澤陣營』和『反小澤陣營』。小澤陣營所推人選能否勝出的關鍵在於鳩山一派是否繼續與小澤站在一起。
[繼任者]
財務大臣菅直人成最熱人選
民主黨定於4日選舉新黨首。新領導人如果獲得國會批准,將成為日本新首相。媒體列出數名新首相可能人選,包括菅直人、前原誠司、岡田克也。其中菅直人可能性最大。
菅直人,63歲,現任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產經新聞》分析,菅直人為繼任最有力人選。多名內閣成員和民主黨官員說,『菅直人將出馬。眼下事態緊急,作為副首相,他轉正理所當然』。菅直人上世紀90年代擔任厚生大臣期間,就處理艾滋病病毒污染血液制品問題,與厚生省官僚不懈斗爭,人氣大漲。路透社認為,菅直人雖然不精於財政預算和稅收事務,但影響力也許能使他獲得更多黨員支持,使政策制定更加順暢。
前原誠司,47歲,現任國土交通大臣。他是民主黨青壯派代表人物,在安保、防衛等政策領域一直扮演『鷹派』角色。共同社4月29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就『眼下最適合當首相的政治家』這一問題,前原排名第二,人氣高於菅直人和外務大臣岡田克也。就美軍駐普天間基地遷址和小澤一郎秘書政治資金丑聞,前原公開批評鳩山和小澤。
岡田克也,56歲,現任日本外務大臣,曾任民主黨黨首和乾事長。岡田從政經驗豐富,在民主黨內有『政策通』的稱號,熟知經濟、外交、行政改革等政策。他強調日美同盟應為日本外交的基礎,同時主張發展同亞洲其他國家的關系。岡田家族經營的永旺株式會社是日本兩大超市巨頭之一。他不苟言笑,在日本以刻板、堅持原則、拒收禮品著稱,被稱為『乾淨先生』或『機器戰警』。
[辭職原因]
導火索:普天間問題失信
鳩山辭職的導火索是他在普天間基地問題上對選民的言而無信。
鳩山曾在競選中豪言,民主黨若能首次執政將跟美國發展『更平等』的雙邊關系。他發誓要將普天間機場『請出衝繩』。可是言易行難,鳩山很快就發現普天間問題是個死結。上臺初期他還曾試圖跟華盛頓討論搬出衝繩的可能,但無一例外遭到美國高層的強硬回絕。鳩山清楚跟美國的同盟從來都是日本外交的基石,他不敢也沒有理由以犧牲日美關系大局為代價來兌現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競選承諾。
鳩山2日在宣布辭職時承認,在普天間問題上言而無信是辭職的最重要原因。
主要原因:獻金丑聞
日本政治歷史上不乏因為經濟丑聞而黯然辭職的首相,鳩山本人與民主黨乾事長小澤一郎的政治獻金丑聞也是導致這個政權如此短命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曝光的『土地門』事件把小澤推到風口浪尖,直接導致他的3名前秘書被捕。鳩山強壓黨內要求小澤辭職的呼聲,力挺他繼續擔任乾事長,成為輿論批評的對象。
不久之後,鳩山被爆出接受母親的巨額援助而未依法申報。4月,他的前首席秘書勝場啟二因在鳩山資金管理團體的收支報告中造假遭到起訴。接連的丑聞導致鳩山內閣的支持率下滑,他的政治能力飽受質疑。
直接原因:執政聯盟破裂
鳩山對美國妥協的直接後果是日本執政聯盟的破裂。在去年眾議院選舉結束後,民主黨跟社會民主黨以及國民新黨組成三黨聯合政府,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出任消費者行政、少子化對策、食品安全及男女平等事務擔當大臣。這位律師出身的著名女權運動領袖跟她的社民黨堅決反對將普天間機場繼續留在衝繩縣內,去年9月跟民主黨達成執政協議時也明確將這點列入合作的前提。
鳩山的出爾反爾讓福島瑞穗非常生氣,她拒絕簽署日美就普天間問題達成的最終協議。在跟福島最終談判未果後,鳩山決定將其罷免。社民黨很快以牙還牙宣布退出執政聯盟,鳩山內閣的分歧被徹底暴露。
深層原因:捨個人保黨派
執政聯盟中的小黨退出,這對獨自在眾議院佔據超過半數席位的民主黨繼續執政不會構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但由於7月即將舉行參議院改選,執政聯盟此時破裂會擾亂民主黨的布局,繼續把持參議院的前景很可能因此生變。
日本國會實行兩院制,眾議院通過的決議需要在參議院批准後纔能生效,如遭否決則要回到眾議院再審。民主黨政府若想放開手腳施政,最理想的就是在參眾兩院繼續保持優勢,而社民黨的退出可能讓民主黨的勢力屆時過不了半數。近日,數名民主黨高層與鳩山會晤,表達基層黨員對選舉形勢的嚴峻看法,這實際上是要鳩山為選舉前景因執政聯盟破裂受到影響承擔政治責任。
[人物]
溫文爾雅的『外星人』
現年63歲、學工程出身的鳩山由紀夫溫文爾雅,性格穩健,不露鋒芒,有『鴿子』的綽號。在2001年擔任民主黨黨首期間,曾有政敵調侃他是『外星人』,因為他眼睛外凸,再加上時常有出人意料的古怪發言。
鳩山不僅外表看上去一點不顯老,心態也很年輕化。他坦言自己本性疏懶,但很樂意幫妻子洗碗碟,喜歡看動物電影,零食裡面最愛蝦條。
上臺後不久,鳩山在大約20年前錄制的歌曲《鼓起勇氣,飛吧,和平鴿》就被制成CD,並在日本全國發售。作為一名韓劇粉絲,鳩山曾因邀請韓國明星到家吃飯而備受指責。前些日子,他因為穿了一件五色格子襯衫搭配紫色西裝而遭到時尚界人士的炮轟。
260天首相之路
2009年8月30日由鳩山擔任黨首的日本民主黨在國會眾議院選舉中大獲全勝,佔據總共480個議席中的308席,打破自由民主黨50多年幾乎不間斷的壟斷性執政地位。鳩山承諾,把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搬出衝繩縣。
2009年9月16日鳩山在特別國會會議上當選首相,民主黨與社會民主黨、國民新黨聯合組成新內閣。鳩山支持率超過70%。
2009年10月26日鳩山在國會發表首次施政演說。內政方面,鳩山強調打破依賴職業官僚的日本現行體制,實行『戰後行政大掃除』;外交方面,鳩山希望日本成為連接東方與西方的『橋梁』。
2009年11月13日鳩山在東京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雙方未能就普天間基地搬遷事宜達成一致,只是宣布將盡快解決爭議。
2009年12月18日鳩山支持率首次跌破50%,媒體指責他在普天間基地搬遷事宜上態度『含糊不清』。
2009年12月24日鳩山兩名前秘書涉嫌偽造政治獻金記錄遭東京地方檢察廳起訴。鳩山當天向民眾道歉,表態不會因此引咎辭職。
2010年1月15日日本撤回在印度洋從事供油活動的海上自衛隊艦船。日本以支持美國反恐為由持續大約8年的自衛隊海外供油就此畫上休止符。
2010年2月7日受政治獻金丑聞等拖累,鳩山不支持率達到47%,首次超過支持率。
2010年4月19日民意調查顯示,半數以上受調查者認為,如果鳩山無法在5月底前解決普天間基地搬遷事宜,他應辭去首相職務。
2010年5月4日鳩山訪問衝繩縣,正式宣布放棄將普天間基地完全搬出衝繩的計劃。
2010年5月28日日美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提出把普天間基地遷往衝繩縣名護市邊野古。這意味著鳩山內閣未能兌現上臺時提出的『遷出衝繩』承諾。
2010年5月30日日本社民黨因不滿普天間基地搬遷方案,決定退出聯合政府。
2010年5月31日鳩山支持率跌至20%以下,但他再次表態不會辭職,希望繼續履行職責。
2010年6月2日鳩山在民主黨眾參兩院議員全體會議上宣布,辭去首相職務。
日本十年政權更迭
森喜朗(2000年4月-2001年3月)
因歷史認識問題上接連『失言』、日本經濟回昇減緩、自民黨政治腐敗丑聞等問題請辭。
小泉純一郎(2001年4月-2006年9月)
任期滿後卸任。
安倍晉三(2006年9月-2007年9月)
因內閣大臣屢曝丑聞和政策不得民心而請辭。
福田康夫(2007年9月-2008年9月)
因在野黨在參議院佔多數,福田政權的運作受到諸多阻礙而請辭。
麻生太郎(2008年9月-2009年9月)
遭遇經濟危機,因經濟政策不成功而請辭。
鳩山由紀夫(2009年9月-2010年6月)
因未能兌現將普天間遷到衝繩縣外承諾而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