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賀蘭》是一部大型原創回族歷史舞劇,通過氣勢雄渾的音樂和高雅優美的舞蹈,講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古絲綢之路上,一支來自西域的商隊,歷盡沙暴襲擊,遭遇匪徒搶劫,在當地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幫助下,戰勝種種困難,完成了穿越沙漠、東渡黃河的商旅。在這一過程中,來自西域的青年納蘇與本地漢族姑娘海真產生了真摯的愛情,正是這種超越民族、信仰與習俗的真愛,使這一對戀人在賀蘭山下結為夫婦,繁衍生息……
舞劇在對回族歷史形成演繹的過程中,展示了塞上土地的溫情敦厚和寬容熱烈,也表現了古代西域民族和內地中原的頻繁貿易往來及和諧相處。此對於展示寧夏回族文化魅力,打造銀川文化品牌,發揚民族安定團結精神,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促進意義。
全舞劇共分為四幕,加上序幕、尾聲共六節。情節生動跌宕,環環相扣,富有變奏情感的力量。在短暫的時間裡表現如此大規模大跨度的內容,情節的取捨是能否有效精到表現故事的關鍵。若鋪排過多,則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尺度裡完成內容的表現;若捨棄的細節太多則又會缺乏必要的表現力,所以真正的功夫是把握分寸。分寸把握的如何,決定舞劇的綜合表現力的強弱。《月上賀蘭》在情節的取捨上很成功,比如對大量演進中時間跨度的捨棄,對故事結尾的省略留白,都達到了精到布局、拓展餘韻的效果。對『賀蘭石』、『湯瓶』、『賀蘭山岩畫』等等細節的注重用意又突出表現了舞劇的特色與要旨。所以,情節的詳略安排與恰當取捨是該舞劇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在現場觀看舞劇,真正能體驗到舞劇宏偉巨大的震撼效果。強勁的燈光,變換不停的場景,急緩張馳的音樂,無不給人以現場的震動與享受。在情節緩和處,一陣帶有中亞地域風格特色的音樂旋律飄渺而至,把人們的思緒帶入某種浪漫而神秘的幻想境地中,音樂的節奏韻律如同長途跋涉的步履一般,舒緩而又沈重,加上燈光由暗漸亮,給人以遙遠天邊的遐想。在情節改變時,史詩一般充滿了激情的音樂旋律會波瀾壯闊地奔瀉而來,蘊藏一種浪漫與悲愴的戲劇性因素,加上燈光強度的變換和閃爍,極為充分地烘托了人物情感的演變或劇情的變化,推動了故事的發展。
在每一處不同的情節氣氛下,背景都會有不同的發展變化。其構圖、色彩的搭配頗見功力。一彎象征回族的明月,皎潔的夜空,把一份愛情的思念傳達得深遠悠長;片片青草,群群白羊,美麗的姑娘舞動其中,把塞上江南的豐饒美麗圖畫勾勒的極富神韻;蹣跚行走的駱駝,疲憊行走著的商人,土黃色的沙漠,把西域商人旅途的艱辛疲憊渲染得淋漓盡致。
當然,整個舞劇效果的完美呈現,最不可缺的是演員們的傾情表演。在全劇110分鍾以上的表演中,許多高難度、耗體力的動作連續地進行,但所有的演員沒有在任何環節上失誤,其用心賣力的表演保證了舞劇意蘊的完美呈現。舞劇在融合現代設備技術和人為努力於一體的基礎上,呈現給觀眾一份精彩的歡喜與享受。整部舞劇豐富生動,宏大壯美,是一部傳承回族文化,展現回族歷史,凝聚民族情感的厚重大氣的史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