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順畫 本周,滬深大盤雙雙創出一年多以來的收盤新低,滬綜指周跌幅更是創近16個月的最大紀錄,達到6.66%;深成指8.68%的周跌幅也是排在同期該指數跌幅榜的第三位。滬綜指一周之內再...">
![]() |
|
|||
| align=center bgcolor="#E0E0C9" warp>唐志順畫 |
本周,滬深大盤雙雙創出一年多以來的收盤新低,滬綜指周跌幅更是創近16個月的最大紀錄,達到6.66%;深成指8.68%的周跌幅也是排在同期該指數跌幅榜的第三位。滬綜指一周之內再失2500點、2400點兩個整數關口,已經使得市場走勢偏弱的局面有了失控的跡象,雖然周五尾盤股指有所回昇,但分析指出,破位、連陰的走勢難以快速扭轉,而悲觀的經濟數據接連不斷亮相更加劇場內資金的套利。對於現階段的大盤來說,可以歸結為比較典型的熊市特征。
調整趨勢日漸明朗
渤海證券的李學純認為,市場的主要壓力已經由流動性風險逐步過渡為估值壓力。因為目前投資、出口、盈利等主要數據都處於高位,受國內緊縮性政策以及外部的債務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經濟增速回落將在下半年進一步顯現。反映到市場上,本周市場破位下行,後市的調整趨勢日漸明朗。從盤面表現上看,中小市值股票業績下行的預期對於其股價壓力逐步增強。此外,下半年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都將迎來較大規模的限售股解禁,加之近期的快速擴容造成的稀缺性的降低,使得未來中小市值股票仍將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綜合目前走勢,市場短期內難以產生較大級別的反彈走勢,股指中期底部的到來仍需時日。
周邊市場多無幸免
長江證券的陳強安表示,6月份PMI(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兩個月大幅下降,證明國內經濟已出現明顯減速跡象,機構投資者普遍的擔懮得到驗證。與此同時,美國經濟數據也不及預期,導致其三大股指紛紛創出年內新低,國際金價、油價均出現大幅回落,美元匯率大幅回調。來自美國、歐洲和國內疲弱的多項數據都增加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可能嚴重放緩的擔懮,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隨之應聲下跌。總體來看,需求增長的放緩是經濟數據不佳的主要原因,而且這一趨勢仍有可能延續,從而對近期A股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從中長期看,人民幣昇值過程有望利好金融地產等大盤股。
政策拐點暫難出現
浙商證券的張朋表示,在國內前期宏觀緊縮調控和歐洲債務危機的雙重影響下,經濟可能出現加速下滑的態勢。而6月份工業增加值的大幅下滑也將在劫難逃。目前眾多放緩的領先指標數據都對股市形成持續的壓力。而考慮到經濟尚不會在短期就出現快速惡化的狀況,因而管理層的政策也不大可能出現明顯拐點,股指仍難見明顯的上漲催化劑,高估值的中小盤股風險仍需警惕。從技術走勢上看,近兩周中小板綜指的周K線呈明顯的空頭排列;上證50指數仍受困於8周均線,但周五尾盤地產板塊的集體發力或成為短期反彈契機。大盤一旦下周成功躍上8周均線,則預示超跌反彈行情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