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功夫》(外宣版)一書已於近期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為先父王廣西生前所著。書中廣泛探討了中國武術發展概況、武術流派、武學境界、哲學基礎、武術特點、兵器等問題,此外武術與養生、武術與文學影視等亦有專門論述。該書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審定,中英文版同步發行,是我國首次用於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的武術專著。
中國武術,古稱『拳勇』、『技擊』,民國時又叫『國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之一,也是民族傳統文化在武技一道的體現。它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養氣之說,同時又融匯了道家的守靜致柔、釋家的禪定參悟等諸多理論,從而構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武學體系,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文化』。中國武術浸潤著民族的性格氣質,蘊含著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悟解。它講究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它不僅僅是博擊術,更不是單純的拳腳運動,也不是力氣與技法的簡單結合,它飽含著哲理,深蘊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以一種近乎完美的運動形式詮釋著古老的東方哲學思想,追求那種完美而和諧的人生境界。
科學地闡釋中國武術是一項龐大而艱巨的文化工程,需要幾代人的持續努力。早在20世紀初葉,唐豪先生和徐震先生就力排眾議,著手這方面的工作。時至今日,盡管武術界的整體面貌已有一些改觀,但武術研究的現狀與武術發展的現實相比,依然顯得比較滯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歷來文人大多不屑或不能為之,二是武林中人又因文化素養等種種原因而難以為之,於是就留下了這麼一塊荒僻的研究空間。這或許是一種幸運,但父親王廣西則視之為挑戰,盡力而為,不敢稍存懈怠之心。父親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學風厚重,在長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文學和佛學研究的同時,也在武術文化研究方面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
父親對武術文化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父親自幼體弱,屢患大病,幾次險些不治。後來在祖母鼓勵下,父親開始練拳,以健體強身。在習武的同時,父親開始著手搜集中國武術流派的資料,四十多年來已經掌握了1000多個武術流派的傳承資料,迄今為止整理問世的僅有200多個。父親曾表示要將其全部整理出版,然而這項工作還未完成,父親就匆匆離去。這不僅是父親人生的一大憾事,而且也是中國武術文化研究的一大損失。
20世紀80年代末,父親應朋友之邀撰寫了《中國武術與武林氣質》(1990年,鄭州版)一書。該書論述了中國武術原理、武學境界、武林人物的性格氣質與歷史地位以及武術與宗教、與秘密社會、與氣功養生、與現代人生、與武林文學等諸多關系,是第一部從文化、歷史角度探討中國武術與武林氣質的專著。出版後引起較大反響,受到廣泛好評,至今仍是眾多武術文化研究者必讀的經典之作。其後,父親又先後應邀出版了《中國武術》(1996年,廣州版)、《中國拳》(1999年,鄭州版)、《功夫——中國武術文化》(2002年,臺北版)、《中國功夫》(2006年,香港版)等專著,對中國武術文化進行了更加深入、更加系統、更加全面的探討和研究,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這些著作都兼具學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不僅是武術文化研究者的參考書,也深受普通讀者的喜愛。父親筆下所寫,與其說是武術,倒不如說是某種生命體驗。在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兩種絕對相同的生命體驗,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復的。父親所著意探索的,乃是那無數生命體驗所昭示的某種人生境界和哲學層面。對於我們民族而言,這種人生境界和哲學層面也許具有一定代表性。
在生命的最後兩年,父親把全部心血投入到《中原文化大典·武術卷》的編著工作中。中原武術博大精深,資源極為豐富,但似乎從來沒有人對其進行過全面系統的整理,更缺乏學理層面上的文化闡釋。從這種意義上講,這部《武術卷》可謂歷史上的第一次,帶有某種開創性。該《武術卷》的核心是解析文化中的武術,闡釋武術中的文化,而不是像一般拳書那樣,以介紹套路技法為主。其編撰原則是:立足現實,追溯歷史。去偽存真,正本清源。點面結合,突出重點。論從史出,側重文化。當然,書中也酌情收錄了一批經典性的拳譜拳論,力求以古代的刻本或抄本為底本,以再現中原武術的歷史原貌。
在披閱大量史料之後,父親發現了三種與中原武術密切相關的歷史現象:一是中原堡寨,二是武舉制度,三是清真寺。其中,中原堡寨現象向來無人道及。治史者尚且如此,更遑論其他人了。武舉制度和清真寺與中原武術的關系,似乎也從來無人提及。父親在書中對上述三種歷史現象作了初步探討,以期引起論者注意。
2008年春天,《中原文化大典·武術卷》編著工作完成。應五洲傳播出版社和高磊先生邀請,父親開始准備《中國功夫》的寫作工作。父親當時還興致勃勃,准備再好好寫一本武術文化研究的著作。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命運會如此殘酷,2008年5月20日清晨7時許,父親心髒病突發,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無奈之下我只好勉為其難,將父親生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加以整理為此書,並增補了當代武術發展部分。如果父親還在,那麼奉獻給讀者的應該是一本十分精彩的力作。
中國武術浸潤著民族的性格氣質。它不是力氣與技法的簡單結合,它飽含著哲理,深蘊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科學地闡釋中國武術是一項龐大而艱巨的文化工程,需要幾代人的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