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高溫補貼無法律支持難實施 |
天津北方網訊 7月以來,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全國性的高溫預警。6日下午,山東省濟南市發布了罕見的高溫紅色預警信號,濟南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在39攝氏度以上,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
據記者調查,由於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細則支持,目前全國范圍內高溫補貼落實情況不盡如人意,許多受訪者對此不知情。
>>鏡頭 有茶有飲料但沒補貼7月6日下午2時,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在濟南『南通三建銀都國際大廈』的施工現場,工人們汗流浹背。面對有關高溫補貼的問題,來自河南安陽的農民工老王一臉茫然:『沒聽說過呀,天熱還發錢嗎?』老王說,有時候天氣太熱,工地上會給工人熬點綠豆湯解暑,乾一天給一百塊錢,這是固定的,從未發過高溫補貼,『我們中午休息一個小時,沒啥想法,能按時領錢就行了』。
在濟南市經七路與緯二路交叉路口,交通協管高師傅的制服已經被汗水濕透,『這些天天熱,隊裡給我們發了些飲料。我們的工資是固定的,沒聽說有高溫補貼。』和高師傅一樣,濟南市市中區的環衛工人陳季峰一邊撿拾路上的垃圾,一邊不停地流著汗。由於工作服實在太熱,陳師傅不得不把上衣的衣扣解開大半透風,『早上4點開始上班,下午兩點開始上班,冬天是早上難熬,夏天是中午難熬。』陳師傅說,熱天單位會偶爾發些飲料,有時候還發點茶葉,但沒聽說過有什麼高溫補貼。
濟南市市中區環衛管護中心副主任杜紹國告訴記者,為了應對高溫天氣,管護中心調整了環衛工人的工作時間,從中午1時延到下午4時上班,在這個空當期,減少工作人員數量,加強機械化保潔力度,並給環衛工人發放茶葉、綠豆湯、風油精等防暑降溫物品,但沒有高溫補貼。
相關法規沿用了50年 >>現狀目前全國范圍內,高溫補貼不是所有在高溫條件下工作的人都能享受到的。
陳峰在寧夏銀川一家餐廳上班。他說,從來不知道有高溫補貼一說,更別提享受補貼了,最好的情況是夏天店裡偶爾會發點飲料喝。
記者了解到,我國現有的有關高溫勞動保護的唯一一部全國性法規,還是早在1960年頒布實施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條例》,其大部分規定已不適合目前的勞動現狀。在勞動合同法裡,也沒有明確的高溫勞動保護的提法。
2007年,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4部門聯合下發通知,明確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但是,很多受訪者不知有高溫補貼,也從未享受過這本該有的福利。
細則缺失致監管難 >>探因濟南市相關部門透露,濟南市目前並沒有勞動者高溫保護的相關法規,關於企業職工防暑降溫費,執行的是山東省勞動保障部門2006年規定的標准。即在崗職工從事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20元,全年按6、7、8、9四個月計發。
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工作人員認為,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很多,一是各個企業的效益差別很大,另外從監管部門來說,因為缺乏監管依據,執行起來難度很大。在濟南市打了兩年工的80後農民工樊強說:『我這兩年在不少工地乾過,從來沒有享受過這個補貼,企業肯定不會主動給我們發錢,需要有人管纔行。』
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部分省區市公布了高溫津貼標准,有月補貼,也有按高溫工作日補貼等方式。專家表示,全國沒有統一的高溫津貼標准,各省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定,但由於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細則支持,在執行和監管上難度很大,執行情況都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