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安城牆總長近14公裡,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牆。陳團結攝
西安古城牆根常成為當地市民的晨練場所。蘇衛忠 攝
老人在古城牆外的環城公園玩陀螺。吳暗彪 攝
西安城牆『裝修』示意圖。
核心提示
西安於今年4月公布,將斥資120億提昇古城牆景區,隨後引來社會質疑。
『裝修』方案提到,裝霓虹燈 『點亮』城牆,在牆頭設置攻防人像雕塑,在護城河開放游船,將古城牆賦予現代時尚功能。有學者認為過度使用聲光電,過度注重商業開發會破壞文物古貌和整體環境。
調查中還發現,方案除了包裝城牆外,還斥巨資開發城牆周邊的商業地產。而開發者曲江新區管委會,也曾借助擴建法門寺、重修大唐芙蓉園、興建大雁塔北廣場,成功提昇歷史文物景區周邊的商業地價。該模式被稱為『曲江模式』。
學者表示,文化遺產可進行商業開發,但要保護文物周邊環境,要做到現代與古代的對話,而不是『商業化』對文物文脈的侵害。
在一張效果圖上,一些真人大小的青銅人像,或舉長矛,或舞朴刀,沿著雲梯往城牆上爬,城牆、箭樓、敵樓上則是一些持弓迎戰的守城士兵雕塑。
這是《西安城牆景區整體提昇方案》中的一幅效果圖。方案中說,西安打算『於城牆牆體及周邊設置以古代城牆攻防情境為表現內容的主題藝術品』。
今年4月6日,西安當地報紙公布了這份『城牆景區提昇方案』。方案中,除了要打造這些士兵雕塑外,還將實施城牆『點亮工程』,開發護城河游船服務,興建博物館讓游客『半日看盡三千年』。昇級改造時間是在 2011年至2015年間,總耗資約為120億。
方案公布後,引發社會質疑。網友將此調侃為『給城牆貼瓷磚』。
西安交大一名建築學教授對此方案也表示擔懮。他認為,如何協調歷史保護與商業開發間的矛盾,值得探討。過度商業化將會破壞歷史文物的環境氛圍和文化特質。
古城牆『華麗轉身』
方案提到古城牆將被LED、霓虹燈『點亮』,『宮女』、『武士』在南門登場,護城河裡可游船
位於西安市中心的明清城牆,被西安人視為城標之一。總長近14公裡的西安城牆,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牆。
每天清晨黃昏,漫步於古朴雅致的城牆根,是很多西安人生活的一部分。而《西安城牆景區整體提昇方案》推出後,人們開始擔心今後是否還能沈浸在那古朴的氛圍中。
方案首先吸引眼球的是,城牆景區將對東南西北四門進行全新包裝,分別新建四座博物館,使游客能『半日看盡三千年』。
其中,南門將新建『唐代歷史博物館』,並使挑燈宮女、披甲武士軍陣登場,模仿古代迎賓開城儀式,使其成為『中華第一迎賓禮儀之門』。同時,南門兩側用地也將進行商業開發,以形成大型商業復合體。
東門、西門、北門的瓮城將分別新建『秦代歷史博物館』、『周代歷史博物館』、『漢代歷史博物館』,分別被賦予旅游接待、文化演藝、現代時尚的核心功能。
方案還通過文字加對比效果圖的方式公布了一些具體策劃細節。
如針對城牆,『點亮工程』計劃運用LED、霓虹燈、大紅燈籠等,增強景區的夜間照明效果;擬用視聽結合的方式,使游覽者『半日走過周秦漢唐宋元明清』;計劃在主要城門區域,使用雙面 LED顯示屏及3D成像技術,虛擬西安的城市歷史,展示其『唐皇城復興計劃』。
順著牆體往外,每天客流量十多萬人,西安市民休閑娛樂主要場所之一的環城公園也有改造,如鋪設塑膠網球、羽毛球場地;護城河,除經治淤後開放游船服務外,還在河堤上設置噴泉,用浮雕、光電等手法,在護坡上打造 『十裡畫廊』。
『意識』比戰火更具破壞?
城牆屢遭歷史戰火破壞,直到1983年完整修復;學者認為有時商業化裝修破壞比戰火更甚
方案公布後,立即引起質疑聲一片。
批評者們認為項目『太商業』,有人把包裝後的古城牆比喻成 『一個華麗的「杯具」……猶如給斑駁古朴的兵馬俑刷上立邦漆』。
『這樣的商業觀念會對城牆構成一種文化上的破壞,它比遭受戰火蹂躪的破壞程度還要大。』西安當地一名研究古城牆的學者說。
現存的西安城牆,是明初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擴建起來的。朝代更迭,古長安城的城門樓牆履行著它作為軍事防御設施的本職,四面城門一一被戰火蹂躪,又屢次被修復。
明末李自成軍由長樂門(東門)攻入西安,長樂門城樓被焚;1911年,新軍轟擊安遠門(北門)城樓清兵的彈藥庫,安遠門城樓被毀;1926年軍閥混戰,在一場防御戰中,永寧門(南門)失去了箭樓。1949 年,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炸開安定門(西門)後,將紅旗插上了西安城。
非戰爭時期,城牆也曾屢受磨難。
20世紀早期,中國興起了拆除城牆的風潮。1927年,陝西國民政府曾計劃拆除西安城牆,城磚及磚灰可『供修築東南西北四大街道路之急需』,後不了了之。
長安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王聖學是西安人。據他介紹,解放後,『大躍進』中曾有拆除城牆拿城磚建廠煉鋼鐵的計劃,『文革』期間城牆連曾被破壞。
至20世紀80年代,牆體一些段落已嚴重破損。1983年,西安市政府開始大規模修復城牆,當時的市長親率軍民修葺城牆,建設環城公園。
王聖學說,人們現在看到的城牆『外衣』大多是現代制作,明清時的牆體部分被『外衣』包裹,不再示人。
相比戰火摧殘而言,學者們更擔心的是此次城牆景區的整體提昇。
陝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石英接受采訪時表示,古文物有文脈,連為整體,過度采用現代聲光電會破壞文物的古貌。而且這種破壞還容易被人忽視。
『裝修』主導者遭質疑
主導者為曲江新區管委會,其開發的法門寺、大雁塔、大唐芙蓉園都曾引發爭議
在西安城牆景區管委會一間辦公室的牆上,貼著一份刊有改造後效果圖的當地報紙。一相關工作人員6月28日表示,他們早已聽到各種質疑,但他們不能接受有媒體指其欲花120億『豪裝』西安城牆的說法。
他強調,方案是關於『城牆景區改造,而不是城牆改造』,與城牆本體有關的只是文物維修,『絕不涉及對城牆的物理性破壞』。
據這位全程參與制訂策劃的人士介紹,城牆景區改造項目策劃於去年10月啟動,由一家專業策劃公司具體構思,拿出初步策劃案是在今年3月。他稱,因商業保密考慮,不方便透露具體公司名稱。他也未透露策劃的原始創意來源。
而在媒體上刊發策劃內容,就是為了征求市民意見。他說,『這不是某個人、某個集體說了算,而是大部分人說了算纔能成立。』
關於計劃新建的 4個歷史博物館,這名工作人員說,博物館並非構築在牆體上,而是在相對空曠的城牆包裹下的瓮城內。
是否在城牆上附加人造景觀,他表示: 『人造雕塑等項目,大家覺得好就實施,不好就不實施。沒有說一定要這樣做。』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其實學界質疑的焦點,是這個項目的主導者——曲江新區管委會,而不是城牆景區管委會。
在2004年時,西安城牆景區管委會是家獨立單位,專司保護古城牆。
2009年5月,西安重劃旅游資源,城牆景區管委會被劃歸到曲江新區管委會。於是城牆這一旅游資源的開發也歸並給了曲江管委會。
資料顯示,曲江新區位於西安市東南,2003年由曲江旅游度假區改為現名,核心區域面積近41平方公裡,是陝西省、西安市確立的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主導的城市新區。曲江新區管委會是西安市政府的派出機構。
目前,西安市政府將幾乎重要的文物、旅游開發項目都交由曲江新區管委會打理,其旗下的開發項目涉及大雁塔、大明宮遺址、法門寺等重要文保單位、旅游景點。
而其開發的法門寺、大雁塔、大唐芙蓉園,無一不惹起爭議。
法門寺『穿西裝的僧侶』
曲江管委會擴建了法門寺,被批評『不搭調』,因一個是佛門淨地,一個是喧囂的廣場
學界對曲江新區管委會開發項目的詬病,主要集中在大雁塔北廣場、法門寺和大唐芙蓉園。批評意見可歸納為,『重商業開發,輕文脈保護』。
比如大唐芙蓉園,裡面興建的不完全是雄壯的唐代建築,還包括大量華麗的宋代建築。
『這些建築建得並不難看,』西安交大的一名建築學教授說,只是和『大唐』二字有些名不副實。
讓這位教授情感上無法接受的還是法門寺和大雁塔北廣場的商業開發,他稱之為『穿西裝的僧侶』。
2003年底,由曲江開發的大雁塔北廣場正式開放,那裡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背景就是大雁塔。
一個是佛門淨地,一個是喧囂的現代廣場,兩個的文化涵義完全不一樣,這位建築學者認為『很不搭調』。
據他回憶,當時在項目的專家論證環節,大部分人持反對意見,擔心大雁塔會變成新項目的配角,此後『市政府一句「以經濟發展為主」給頂了回來』,項目也就上馬了。
同樣,法門寺在擴建後,一些學者還認為『其淪為了配角』。
法門寺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佛寺。法門寺佛塔始建於北魏,曾坍塌過,後原樣重建。
法門寺成為重點旅游開發對象後,曲江管委會進行大規模擴建,新修區域遠超過法門寺本身的面積。寺廟本體則坐落在其中一角。
『新修區域有些大尺度、大造型的建築,感覺像是古埃及神殿。』上述的建築學教授稱,它還不是宋代建築配唐代寺廟之類的時間錯亂,而是時空錯亂。
他介紹了自己去羅馬和埃及的觀感。
在羅馬,走在街上感覺像回到了羅馬帝國時代。斗獸場、歌劇院,那麼多遺址沒有任何附加,包括街道,原樣保存在那。『人家也不是不建設,周邊也修新建築,但體量、色彩是完全一樣的。』
在埃及,在金字塔旁邊也搞聲光電,但離金字塔起碼有500米以上。而且所有設施是臨時的,一段時間做活動,隨時都可以拆,絕對不會碰金字塔本體。『更不會做一些假雕塑放金字塔旁邊。』
文物給地產當配角
『曲江模式』的開發迅速提昇地價,每畝地價從2003年50萬元,到2009年已達600萬
西安城牆景區改造方案公布後,曲江新區管委會也隨即被質疑聲包圍。6月29日,該管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非正式場合對記者表示:『我們現在很頭疼』。
他說,『我們很清楚,一直以來很多事情都存在爭議,包括「曲江模式」,但做事就難免有爭議。』
『曲江模式』的主導者,是目前的西安市副市長段先念。他同時也是曲江新區管委會的主任。
2002年,段先念從西安高科集團總經理位置卸任,調任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此前,段先念的麾下擁有紫薇地產等四家地產企業,連續三年與王石、潘石屹等人並列為『中國房地產十大風雲人物』。
段先念曾在作客央視時透露了他被調任的原委:『曲江要開發,政府又沒錢,說我是空手道專家,說乾脆這塊地就給我,叫我去做空手道去。』
段先念認為,所謂『曲江模式』主要是依托文化遺產,整合歷史資源,通過創意包裝和策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帶動其他產業門類發展,最終提昇城市價值。
陝西省房地產的專家則從地產角度,分析了『曲江模式』的內在邏輯:劃一個地盤→通過媒體炒作一個策劃→全球招標搞規劃→銀行貸款→基礎建設→招商引資→地價成倍甚至數量級翻番→出讓土地獲得資金→炒文化概念、建主題公園 →土地二次昇值。
隨著『曲江模式』的運作,曲江新區的土地開始不斷昇值。
據公開資料,2003年,曲江新區的土地為每畝 30萬元到50萬元,到2009年,最低出讓價格為每畝300萬元,最高達600萬元。
曲江新區從西安的偏遠之地一躍成為富人聚居區。其中,靠近大唐芙蓉園的整體房產價格為西安之最。
『曲江模式』開發的每個項目幾乎都取得了不錯的商業收益。
西安一名建築學教授說,無論是大雁塔北廣場,還是擴建後的法門寺,確實把曲江的人氣給炒起來了,商業價值很高,尤其是地價。
在他看來,所謂的曲江模式,就是房地產開發當主角,文物作配角、道具。
『警惕千城一面』
學者認為,商業開發中需注重保護文脈,需體現古代建築思想精髓,否則將會千城一面
外界對『城牆方案』批評洶湧如潮,這讓城牆景區管委會、曲江管委會多少顯得有些被動。
6月28日下午,城牆景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透露,這個涉及120億資金的改造策劃『可能會停』,至於『暫停』還是『終止』,他們在請示等待回復。
次日,管委會官網表示,除牆體外,其餘如順城巷、護城河、環城公園等改造項目仍然會進行下去。
在這次的『城牆景區整體提昇方案』中,除了裝點城牆外,還打算實施環城西苑二、三期工程,引入特色餐飲、酒吧、茶吧、會所、世界名品店、世界名車展示店等時尚元素,興建皇城酒店也被列入計劃。
沿著牆體往內,緊靠城牆的順城巷、三學街將作為重點改造區域,擬建成明清風格的商業步行街。
采訪中,城牆景區管委會一直回避解釋,如何使用這120億元資金,但其官網上提到,將有90億元用於順城巷的棚戶區改造。
『也只有順城巷、三學街,環城西苑二、三期的商業化改造,能收回投資。』陝西一名房地產專家說。
他說城牆牆體是一根『光骨頭』,不可能產生巨額經濟利益,護城河開放游船服務更不能收回數億的投資。 『所以只有配套的商業設施完善,纔能提昇地價,提昇城市價值。』
既然城牆項目不停,那120億資金從何而來?
城牆景區管委會回避了這個問題。
城牆景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曲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姚立軍也拒絕本報的采訪,並以短信告知:『你要問的問題不是我回答的。』
『到目前為止,曲江管委會還未將方案遞交文物局審核。』7月1日,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黃偉告訴記者,若要對城牆進行維修,都要向文物局提交方案,再請專業、有資質的部門對方案進行論證,最後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後方可實施。
黃偉表示,是否構成文化上的軟性破壞,也是專家論證環節的重要內容。『維護景區的原有風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其實我並不反對,對古建築進行商業開發。』西安的一名建築學教授說,完全可以用現代的東西,去體現中國古代建築思想中的精髓———天地人合的意境,關鍵是要用心去做,而不是隨便給『高樓大廈蓋帽子』。
他說,曲江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西安作為多朝古都,有一些不可復制的歷史文化遺產,帶有強烈的文化信息。如何保護文脈是西安需要去反思的。
他說,『要不然,西安將變得和中國其他城市一樣,千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