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通過國際金融中心的『新座次』可以看出,此次排名體現出變革的趨勢,彰顯了成長的力量,但同時也讓人們更多地認識到了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與世界一流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差距。
在金融市場、成長發展、產業支橕、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五個分項指標中 ,除 了在 成長 發展 因素 方面,新興金融中心優勢明顯之外,其他幾個因素均比較落後。以權重最重 的『 金融 市場 』這 一指 標來看, 其前 六名 分別 為, 倫敦 、紐約、 東京 、香 港、 巴黎 、法 蘭克福,無論是在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保險市場、銀行市場的評價,這些城市的金融市場都具有較好的聲譽和較強的實力。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羅叡鐸認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建立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至關重要,中國目前的金融業還相對薄弱,資本市場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相比而言,倫敦在發展資本市場具有相當的優勢,比如高標准的監管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為市場提供最大化的路徑選擇、低廉的融資成本及世界一流的專業服務體系等。
『如果上海能放寬市場准入,上海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步驟越來越快,海外投資將會越來越多地來到中國和上海,將給上海帶來更多的資本和專業技能,上海將在國際化過程中受益匪淺。』羅叡鐸稱。
在金融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新興經濟體城市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差距更大。以金磚國家的五個金融中心城市為坐標,在金融服務水平方面,僅有上海進入前20名,排在第19位,其他均在37位之後,而在綜合環境方面,金磚國家的五個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城市更是沒有一個能夠進入前20名。
『一個城市要成為金融中心,除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法制的完善、人纔的積聚、金融機構的布局、金融創新的能力和資本市場的深度等軟環境。』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 BO E)董事總經理鄭學勤表示,這些正是新興的金融中心所欠缺的,而歐美的經濟地位雖然在金融危機中相對削弱,但是由於歷史積累,紐約和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還會保持下去。(記者魏宗凱王濤白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