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記者雷敏劉錚)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2.9%,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當月CPI環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 『CPI同比漲幅低於...">
![]() |
|
|||
| align=center bgcolor="#E0E0C9" warp> |
據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記者雷敏劉錚)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2.9%,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當月CPI環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
『CPI同比漲幅低於市場預期。扣除價格翹尾因素,當月新增漲價因素僅為0.8個百分點。這說明國家管理通脹預期的調控能力在增強,輸入性通脹的傳導作用也明顯減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說。
統計顯示,上半年,我國CPI同比上漲2.6%。八大類商品五漲三落:食品上漲5.5%,煙酒及用品上漲1.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3%,居住上漲3.9%;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交通和通信分別下降1.1%、0.6%和0.1%。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6月份CPI漲幅有所回落,主要原因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從總量的變化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家非常注意管理通脹預期和流動性問題,貨幣供應量M2增幅明顯下降。另一方面,從結構上來看,主要是6月份蔬菜和水果大量上市,造成蔬菜價格和水果價格的環比大幅下降,引起食品價格下降。
此外,『從國際上看,今年4月份以來輸入性通脹呈現穩中減弱態勢,對我國CPI的傳導有限。』陳昌盛表示。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當前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一些新漲價因素,必須予以高度關注。
面對輿論的擔懮和市場的波動,盛來運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夏糧雖有減產,但仍然是歷史上的第三個好收成。至於秋糧的生產,目前從播種面積來看還是比較穩定的。並且,目前我國糧食總供求還很充足,糧價不具有大幅上漲的基礎。二季度中有些糧食的品種,包括小雜糧的品種確實漲幅較高,是一種結構性的上漲。
他強調,下半年價格的變化也有兩大下行的因素:一是去年物價上漲的翹尾因素從7月份以後要逐步減小。二是當前工業產品的供求關系仍然是供大於求,對工業產品的價格上行產生一定的壓制。綜合來看,全年的物價控制在3%左右這樣一個目標還是有基礎的。
不過,盛來運同時強調了管理通脹預期的重要性。『5月份、6月份CPI的環比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物價上漲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下半年的經濟運行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物價的走勢也有一些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