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浙江在線07月19日訊
春秋時最著名的謀士文種是哪裡人?昨天,寧波鎮海文物部門發布考古成果:文種故裡就在鎮海文溪(汶溪)!他們的依據是在文物普查中所發現的石碑、石橋和相關文獻及當地的風俗。
根據資料記載,文種為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後定居越國。『《戰國策》稱文種為「鄞人」,而且也只提到了文種的籍貫,沒有具體說明文種故裡究竟在哪裡。』鎮海文管辦副主任李根員說。在文物普查時,鎮海文保專家發現了一塊重要的石碑,能證明『文種是鎮海文溪人』。這是一塊嘉慶十六年(1811年)所立的石碑,高1.7米、寬0.8米,以正楷鐫刻400多字,主要內容為疏浚文溪河(鎮海中大河上游)的全過程。立碑人是當時的慈溪知縣張洲久。碑文最前面有一段話:慈邑之東眾山之水匯焉,是為文溪。或曰,其水清瀉成文,故名;或曰,春秋時文種大夫故裡。
李根員說,在文溪一座淨園禪寺(目前可考距今已有600多年,最初叫隱溪庵),還發現了大雄寶殿巨大的方形柱上的對聯中有一句:地以人傳想當初文公(文種)偶隱清溪能使輝增東土。而且早在2005年時,考古人員就曾在文溪東街發現一座刻著『文種故裡』四字(落款為1928年)的石橋,『這是民國期間重修的,由當地一個秀纔題詞的。』
李根員說,不光這些文物可以證明,『文種是鎮海文溪人』還有史料可以佐證。比如,光緒《慈溪縣志》記載:『庵內祀文種大夫,因原是文種故裡。』『而且,以前在文溪還曾有個文種書院,當地孩子上學拜的不是孔夫子像,而是文種像,這種風俗也非常特殊。雖然不能肯定文種就生在文溪,但文溪是文種故裡是很肯定的。文種在這裡修養生息。』李根員說。
(東南商報記者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