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姥姥和王光美都牢記劉少奇在形勢險惡時的叮囑:『要記住小小的特征,將來一定要把她找回來!』圖為王光美和趙淑君合影。(1992年) 與趙姥姥的不了情 1958年,為幫助王光美照顧幾...">
![]() |
|
|||
|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warp> 趙姥姥和王光美都牢記劉少奇在形勢險惡時的叮囑:『要記住小小的特征,將來一定要把她找回來!』圖為王光美和趙淑君合影。(1992年) |
與趙姥姥的不了情
1958年,為幫助王光美照顧幾個孩子,組織上派趙淑君作為保姆,來到了劉少奇家裡,開始了她在劉家長達50多年的生活。這就是頗具傳奇色彩,深得劉家子女尊敬的功臣保姆『趙姥姥』。
趙淑君成為劉少奇家中重大事件的歷史證人。耳濡目染,她對涉及黨和國家一些事件的內幕也多有了解。
『十年動亂』中,劉少奇和王光美考慮到日趨惡化的環境,把6歲的小小托付給了趙姥姥後,劉家漂泊四處家破人亡,趙姥姥也被趕出中南海。離開中南海時,造反派們只讓她帶走一個箱子,她選擇了劉少奇當年從西柏坡帶入北京的一個舊箱子,無意中為中國革命歷史保留了一件珍貴的文物。
趙淑君帶著6歲的小小到西城區一個街道鎖廠當了普通工人。在風雨如磐的歲月裡,她頂著各種壓力,精心養育、呵護著小小。直到12年後王光美出獄,纔把小小交給了王光美。王光美也同時把趙淑君接到家中,讓她又成為劉家的親密一員。
幾年前,當王光美把母親的遺產拍賣後,捐獻『幸福工程』時,曾要拿出一萬元以『保管費』的名義交給趙姥姥,以感謝她多年來對這些遺物的精心保管。趙淑君一邊感謝王光美的好意,一邊爽朗地對王光美說,你那麼多錢都捐了,我還要什麼!也立即捐給了『幸福工程』。
王光美晚年身體不好,趙姥姥和她同吃同住,相鄰為伴。有些活動王光美就讓趙姥姥全權代表她。湖南的劉少奇紀念館中,各類文物很多,需要家屬去進行甄別,王光美就委托趙姥姥去湖南,協助對劉少奇文物進行了清理和鑒定。
幾十年風風雨雨,趙淑君和劉家一起走過,也養成了頗像劉家人的性格,快人快語,真誠直爽。有一次,她看到家裡很長時間沒包餃子了,就買來菜和肉餡要動手,王光美在旁邊有些不以為然,因為她從小就不願在包餃子上浪費時間。趙姥姥對她說:『我來包,你來吃,又不需要你來動手!』趙淑君說,可能是母子一個習慣吧,劉源也不願意吃餃子,可你包完了,他也吃得有滋有味。
王光美有個習慣,從來不管錢。20世紀80年代初,有一次趙姥姥患病,王光美帶著十元錢出去買菜,她把錢交給對方,指了幾樣菜。沒想到人家裝了整整一筐給送到家來。趙姥姥抱怨說,一元錢的菜就夠吃兩天了,你買了這麼多啊!只得把菜分給了左鄰右捨。從此,趙姥姥還是自己掌管采購權了。
作為王光美最貼身的人,趙淑君只向熟識的人表達過這樣一個不解:無論是『文革』動亂裡,還是王光美後來做手術,都沒見她掉過眼淚。但2006年5月的一天,她在家中突然失聲痛哭,趙姥姥過來怎麼勸都無濟於事,只得立即告訴劉源等人。當孩子們一個個先後趕來時,王光美已經不哭了,變得和平常一樣了。大家問起原因,王光美一直沈默不語。直到年末王光美去世時,仍是個謎。趙淑君說,這有幾種可能,也許是劉源因病做手術的事,無意中讓她知道了,畢竟是唯一的親生兒子,也許是她心中還有什麼隱情……
王光美的追悼會上,趙姥姥只在旁邊的休息室內孤寂地端坐著。她說不敢過去再見王光美,怕過不來那個『勁兒』。追悼會結束時,孩子們都來到休息室,依次過來抱抱她,親吻她,閱盡人間往事的趙淑君靜默不語,一切都在不言不語的沈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