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謝強/著
東方出版社出版
本書是作者10年地產生涯的真實寫照,既有其作為『中國地產第一CEO』的豪情與精進,通過親身感受講述職場成功之道,又有其與地產名流的逸事及友情,也見證了民營房地產企業輝煌的發展史,披露了地產圈不為人知的內幕。 上集回放:經商如做人。最典型的是企業『空降兵』與企業管理團隊的關系。實踐證明,『做事』前先『做人』。
五十三、我眼中的地產大腕張力
對於眾多房地產大腕,大家能看到的是他們成功後的風光,但是很少去研究他們為何成功。其實,他們的成功也都是主客觀、內外因共同作用的。他們的成功之路各有千秋,他們的生活也有不同的精彩,性格、人格也都不相同。有的人樂於關注他們的成功模式,關注他們的第一桶金,而我常常思忖的是他們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式。
初識張力、認識張力、讀懂張力這3個階段確實是這幾年來我跟張力共事之後對他認識逐步深化的一個過程。初識張力的時候,我感覺他沒有大老板的架子,中等身材,待人很和藹。雖然張力沒有耀人的學歷背景,但是他身上那種傳承於書香門第的氣質還是讓我這個文人感到非常親切。張力今天的成就和他們這個家族、和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密不可分的。張力的父親張慕林畢業於揚州中學,曾經擔任南開大學助教。張力的母親在原天津工商學院讀過書(現為天津外國語大學)。2008年夏天,張老夫人曾經攜張力的妻子、張力的姐姐來到天津,來尋訪老人記憶裡60多年前的天津以及和張力的父親相識、相戀時的點點滴滴。
張力很孝順,百忙之中也要盡量抽出時間帶上父母出國轉轉。張慕林跟著張力把世界都看遍了。為了圓父親報效家鄉的夢,張力還出資興建了揚州中學分校。在新建的校捨裡有一些楹聯,比如『池澤何舫觀蕙蘭,丘戀亦可思慕林』是把二老的名諱嵌在了其中。我們作為張力的下屬,有緣多次與二老見面。因為張力很想讓公司的同仁與他的父母在一起,通過這種方式體現富力的家文化。二老的與世無爭、大度善良也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們。
張力年輕時曾經任廣東一家工廠的團委書記,後來任廣州花園大酒店總經理,一直發展到後來的地產大佬、全國政協委員,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走來都好像是計算好的,踏到的是別人踏不到的地方。張力沒有受到過什麼高深的市場經濟理論教育,但是確實是第一批實踐者、開拓者,也是成功者。張力曾經給我講過他下海的第一桶金是從給人做裝修、做工程賺來的,確實非常辛苦。為了拿項目,張力騎著摩托車穿梭於廣東的各個地區。有一次,外地有個項目要拿,恰逢張力患了嚴重的肝炎,腰椎也不好,還發著高燒,但是為了拿下工程,咬牙奔波於廣州和那個城市之間。幾個小時的摩托車騎下來,張力整個人都是僵硬的。拿下工程也沒空休息,為了保證質量、按期交工,張力在工地上幾乎是連軸轉,歇下來,一閉眼就能睡過去。張力對我說,當擁有第一個1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時,心裡美極了,坐在那裡的感覺比現在坐在珠江新城50多層的大辦公室感覺好太多了。
商人的成功是經驗積累、打拼的結果。從家族傳承下來的是一種文化,一種信心。當張力走向房地產業的時候,他是如此熱愛這個行業。從這一點上來說,張力很幸運。成為大佬之後,高手之間的比拼實際上比的就是觀念問題。張力不墨守成規,一躍而進入北京市場,站到了走向全國的高度,乃至日後在香港上市,面向國際。每踩的一個點對當時同一水平的競爭對手來說都是無上的制高點。
張力是有胸懷的。其實我在一些事情上是過於敏感了,怕是得罪了老板也不自知,事後反思自己是不是過於直諫了?但是,張力不計較,全不在乎我這文人的一種倔勁。作為企業家首先是胸懷,有多大的胸懷做多大的事情。作為一個文人,我從不想吹捧任何人,也不想看別人的臉色,因為我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張力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張力無疑是一個性情中人,我還是希望這些大佬裡面多一些像他這樣的性情中人。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