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浙江在線08月04日訊
蒼涼古朴的建築籠罩著歲月的塵囂,精工細刻的雕花浸潤著陳年的往事。一座老宅就是一段歷史。近日,市民黃先生致電黨報熱線稱,在市區南楊社區南楊新村33號有一座老宅,可能是民國時期的房子。
近日,嘉興市文保所相關工作人員對老宅進行了現場考察,認為其同時具有中式、西式和東洋建築風格,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而該老宅也於日前被列入了我市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單中。華麗老宅到底有一段怎樣的歷史呢?黨報熱線邀您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如有線索,請致電黨報熱線82400000。
走進老宅感受滄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記者跟隨市民黃先生走進南楊路,在兜兜轉轉間找到了這所老宅。歲月在它的臉上刻上了明顯的痕跡:白色的外牆露出青磚,隨手即可揭下的磚灰呈現著岌岌可危的樣態。
記者踏著不太平整的青石大方磚地面走進屋內。抬頭,是高高在上的橫梁;觸手,是圓潤光滑的立柱;放眼,是精雕細琢的門廊。回環曲折的木質樓梯扶手用一整塊自然彎折的木料制作而成,泛著暗紅色的光。一路往上,陰暗狹窄的過道迂回在錯落有致的門扉間。腳下,一兩處橫亙著的高高門檻帶著古老的韻味。值得稱奇的是,一些西式風格的門把手透露著幾絲『洋味』。
走到屋後三樓平臺,空曠的露臺上堆積著各種垃圾。臨近的高樓與露臺緊密相連,仿佛從高樓內一抬腳就能邁入這個三樓平臺。兩棟毫不相乾的房子在時間洪流中頗有些親密無間的模樣。平臺的一角,一個鐵質樓梯陡直向上,連接著兩個高低不同的四方形水池:低的一個蓄滿了水,高的一個長起了樹。
『這可能是當時戰爭中用於觀察敵情的瞭望臺吧!』對於這個特別的建築設計,黃先生猜測道。
市民堅守期盼保護『它太老了,我們住得很不安心。』『房子現在漏水漏得很嚴重,我只能用盆來接水。』堅守老宅的居民有些無奈。風化嚴重的房屋如今只在細節處還依稀可見曾經的繁華模樣。前院一樓曾經為了居住而臨時搭建的房間也顯得破落不堪,沒有觸及房梁的半高房間沒有蓋頂,牆邊上是極不協調的紅色水盆。
從稚氣孩童到年邁老者,老宅裡的住戶們與老宅一同經歷著歲月的洗禮,關於老宅的美好記憶,他們從未忘記。『這裡曾經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宅院。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天井,天井裡有兩個花壇,天井兩旁是廂房,跨過第二道門後是一個大廳,大廳的後面纔是一間間居住的房子。』在老宅裡住了近50年的薛阿姨揮舞著雙臂比畫說。
出於對老宅的深厚感情,老住戶們都期待老宅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如果繼續放任它不管,不知道哪天就倒塌了。一所這麼好的老宅子就要不見了。』看著牆壁青磚上一碰即掉的塵土,薛阿姨痛心地說。
而對於老宅的主人,大多數住戶表示不太清楚。所幸,薛阿姨記得一些,為尋訪老宅主人提供了一絲線索。『四五年前,塘匯街道曾有一個徐姓老人帶著兒女過來看過,說是受臺灣親戚所托過來看看曾經的老房子還在不在。』
文保人員現場『鑒寶』『大體看來,這所老宅應該是民國時期的建築,但它又有一些清代建築的風格。』近日,市文保所相關工作人員對老宅進行了一次『全身體檢』。在前前後後一番查看後,老宅獨具一格的構造讓他們甚感訝異。『老宅的前院一樓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中式建築的風格,而二樓的房間格局又具有西方建築的神韻,但最神奇的還是後院,竟然還夾雜著一些東洋建築的格調。』工作人員驚奇地說,這樣雜糅三派建築風格的房屋現今已比較少見。
除此之外,老宅超出常規的建築規格也讓工作人員感到奇怪。『從前院一樓的柱礎石大小來看,應該是清代官府建築中纔能采用的規格。另外,在其他一些建材上,也能看出此座老宅的不同凡響。』工作人員表示,在講究建築規格的古代,不同的官位品級在建房上的規制是不同的。這所房子如此怪異,有可能是在建造之初就使用了一些從其他建築上拆下來的材料。
而對於老宅主人的說法,工作人員表示至今仍沒確切的資料可追查,但從掌握的情況看來,老宅主人應該是一位受過中西方教育的民國時期的大族人士。
嘉興日報記者耿儷洳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