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組部近日透露,根據乾部任命『新舉措』精神,各部委及中央直屬機構將派出60名正局級乾部到地方任職鍛煉———任職地方副市長或副書記。目前中央直屬機關的司局級官員在2000人左右,選派60名大約佔5%。
和以往乾部交流形式『掛職』不同,此次的提法是『任職』。據一位參與政策制定的專家透露,今年是試點,中組部有意明年進一步擴大中央到地方的任職人數范圍。這也意味著今後乾部任命更強調『基層工作經驗』,及中央和地方互動。
5%司局『京官』赴地方
今年,中組部選派到地方去任職的官員名額是60個,目前中央直屬機關的司局級官員在2000人左右,選派60名大約佔5%。參與此次乾部任職政策指定專家透露:『這次派到地方任職的乾部的選拔,基本程序是組織大家報名。今年是試點,將來任職地方的人數,每年不會少於120名。』據悉,目前整個局級乾部中三分之二都沒有基層工作經歷,這意味著45歲以下的局級乾部幾乎都要輪一遍。
據了解,此次司局『京官』任職地方,背景則是新一輪乾部人事制度改革。去年底中央下發了《2010-2020年深化乾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當中確定:到了2020年沒有基層任職經驗的領導乾部原則上不能再提拔。據接近中組部有關人士稱,『這次是由中組部選調,將來各個部委也會組織一批。』
從『掛職』到『任職』
京官作為『交流乾部』去地方,一直是培養乾部的常規政策。而此次中組部政策中,出現了一個變化,即不是以往的『交流掛職』,而是『交流任職』。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管理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盡管以往『交流掛職』有利於培養乾部,但在實踐中出現了一系列弊端,『掛職的臨時性、短期性使得掛職乾部不能夠安下心來做事,比較浮躁。』同時,『掛職』還容易變成部委解決自己乾部昇遷的一種途徑,打擊地方官員昇職的積極性,影響地方的創造性。
汪玉凱分析,顯然人事組織部門意圖解決上述掛職問題。『中央後備乾部到地方進行掛職鍛煉,一般都是任虛職。而這次到地方上去則是任實職。』
目前報名者不踴躍
從『掛職』到『任職』,能帶來多少改變?
一位多次參與中組部文件制定及重大調研課題的專家分析,『交流任職』也可能會給地方帶來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地方乾部上昇的管道變窄;二是,任職乾部容易急功近利,導致政績工程的出現,也影響到下面的工作作風。
事實上,這種不確定性已經有所體現。目前一些中央機關司局官員們對此還持觀望態度。據了解,像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這樣的部門,司局官員報名並不踴躍,還處於『動員』階段。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