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譚浩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30日在回應媒體有關國內企業進口玉米一事時表示,前段時間部分社會游資囤積、炒作大蒜、綠豆等農產品,最近有轉向炒作玉米的苗頭。因此,進口玉米是為了抑制國內玉米價格過快、過度上漲。
在部分農產品已經出現價格暴漲,消費者利益受到嚴重損害的情況下,及早采取措施,通過進口等手段,加大市場供應,防止其他農產品也出現類似問題,這樣的考慮或許是正確的。但是,依靠進口增加市場供應的做法,能否避免玉米價格的上漲呢?而且,一旦進口玉米之閘打開,會不會給廣大農民帶來利益上的損傷呢?這個問題也必須認真分析和思考。
我們注意到,前段時間大蒜、綠豆等農產品價格暴漲,雖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供求關系不平衡,但是,從總體上講,還是社會游資爆炒的結果,是游資通過囤積居奇、惡意制造市場供應緊張氣氛造成的。在這場爆炒行為中,消費者的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農民也沒有得到好處,而是那些爆炒者獲得了暴利。一旦爆炒行為結束,價格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回落。
而對玉米來說,是否也會出現象大蒜、綠豆一樣被爆炒的現象呢?我們當然不能排除有這樣的可能,在大量社會游資找不到出路的情況下,任何產品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牟取暴利的工具。關鍵是,玉米市場是否也存在象大蒜、綠豆一樣供不應求的狀況,是否存在被游資爆炒的空間,有關部門有沒有控制游資爆炒農產品的手段。
按照有關人士的介紹,我國糧食已連續六年豐收,玉米供需總量是基本平衡的,國家還有充裕的玉米庫存,應該說從總量上保證市場供應沒有問題。但是,由於玉米資源在地區分布上不均衡,北方的玉米資源比較充足,南方沿海地區相對薄弱,而養殖業發達,玉米需求量大,進口玉米也可以緩解南方地區的市場供應。
這就奇怪了,既然市場供求關系基本平衡,保證市場供應沒有問題,只是南方與北方之間不太均衡,那為什麼還要從國外進口玉米呢?為什麼不能通過南北調運的方式解決南方供應量不足的問題呢?否則,不是北方會出現市場供大於求的狀況嗎?不是會影響到北方農民的利益嗎?要知道,縱然進口的玉米數量不大,在市場供需平衡的情況下,對廣大農民也是一種傷害。
如果說最近已經出現了游資炒作玉米的苗頭,那也不是市場供應,而是市場監管的問題。即便進口了大量玉米,如果監管不到位,游資仍然可以炒作,仍然可以把價格炒得老高。
我猜測,有關部門在沒有對玉米市場進行廣泛深入調查和分析的情況下,就決定進口玉米,不排除推卸責任和迫於壓力兩個方面。一方面,進口了大量玉米以後,即使出現了價格暴漲的狀況,也可以找到『已經采取措施』的理由,以推卸責任;另一方面,進口玉米,可能是迫於央企的壓力,因為,玉米進口60%的配額在中糧集團,進口數百萬噸的玉米,對中糧集團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利益。同時,也不排除受到進口國的壓力。
也正因為如此,此次進口玉米,很難說是為了保證市場供應,也很難說是為了維護市場和價格穩定。相反,在市場並未出現供求關系失衡的情況下進口大量玉米,還會嚴重損害到農民的利益和種糧積極性。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