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因『力挺唐駿』而被網友『重點』關注的『西太校友』禹晉永很熱門。因被質疑『學歷造假』『詐捐』等,禹晉永難持沈默,急以『律師聲明』回應之,繼而在新聞發布會上豪言向150家媒體『宣戰』。當然,那一句『5000萬元(索賠)落到頭上,你就知道什麼是生不如死』的檄文,也盡顯豪情霸氣、令人回味無窮。
只是是非對錯,從來不依人多勢眾、豪言壯語的那一方,規則所依附的永遠是鐵證和道理。管它是空口炒作,還是盡心維權,勝負其實不那麼重要,而對於涉事媒體、網民,繼續『削尖腦袋』參與還是『漠不關心』淡出,纔是真正耐人尋味的。
事件本身並不值得過分的在意,發端於網絡的『誣陷』和『維權』從來也頻頻進入公眾視野,只是這一件較之更轟動、更熱烈而已。若『博士』勝,媒體和網民便在日後言談有所顧忌;倘『輿情』贏,又是一件揭露弊暗的大快人心之舉。但對那些涉水圍觀,並『炮轟博士』的網友們,面對『5000萬元落在你頭上』的狠話相脅時,應該裝作渾然不知抖抖肩、撂下『炮轟』就拜拜呢,還是該大義凜然、義正詞嚴的繼續呢,這也許是一個測試。
其實你我知道,『5000萬元賠償』只是一句狠話而已,放在當前的網絡機制和法治環境下,脆弱而可笑,既然網絡匿名安全,繼續罵之無妨。但若是500元、乃至50元的個人能力可擔負的數額時呢,並且罰款網民有了可兌現的語境時呢?進退該何如,發言又該慎否。自從網絡誕生以來,一言一行的責任追究,歷來是熱議不息的話題,但其風險小、成本小也造就了大批『咬一口就跑』的犬類者。這算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當把這種『5000萬賠償』的預設加於自身時,卻不免是一種令人膽寒的情境。
最壞的情況,是『博士』贏了。一個人的勝利稱得上輝煌,但卻如此落寞。這意味著,千萬人的盲目隨從,所乏的理性判斷和是非評判,如此巨大群體的躁動與嘩然,這何止是5000萬所能抵押。當然,民意勝利的話,也不能掩飾其中『濫竽充數』的可能性。索賠這樣的狠話,其最大的實踐意義,是對『用情感判斷是非』的檢驗。
幾多真話,幾多流言,是否因證據而堅守,或者因直覺而起哄,所抵達的結果,無非是讓人更有真憑實據地說話。在今天的情況,倘若有理有據,我們大可以選擇繼續攻擊,進而不退;倘若隨波起哄,5000萬賠償也能讓人驀然卻步。然而這巨額賠償不論落在誰的頭上,其分量絕不止於金錢之重,等到有一天領悟到了言論自由的真諦,我們進退又該如何?(王慶峰)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