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英國媒體報道,隨著世界人口迅速增長,人類很快就要面臨肉類緊缺的危機,且家畜的養殖不僅佔據全球農業用地的三分之二,還排放20%的溫室氣體,是加劇溫室效應的元凶之一。為了緩解溫室效應和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號召人類少吃肉,多吃昆蟲,並把這個倡議提上2013年糧農組織大會的議事日程。
人口增長致『缺肉危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荷蘭昆蟲學家阿諾德·馮·赫斯教授表示,現在世界人口越來越多,如果沒有采取適當的人口政策,人們很快就會面臨『缺肉危機』。他說:『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60億增加到90億,而人們食肉量越來越多。20年前人均食肉量為20公斤,現在是50公斤,20年後將增加到80公斤,照此發展下去,人類很快將面臨無肉可吃的境地。』另外,按50億人每人每年消耗100公斤肉類計算,那麼每年將需要65萬億公斤的動物飼料。他提出,如果人們改食用昆蟲,這一問題將得到解決,因為1公斤的昆蟲只需要大約1.5到2公斤的植物性飼料。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此外,養殖昆蟲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遠比養殖家畜低。目前,常見的食用昆蟲有蝗蟲、蟋蟀和膳食蠕蟲等等,它們所排放的甲烷比家畜排放的少10倍、一氧化氮少100倍,快速繁殖的特點更是讓人類的餐桌永遠不缺食物。由於昆蟲含有高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在全球80%的國家中,目前已知1000多種昆蟲可以吃,而且味道可口。赫斯教授呼吁:『世界上許多地區已經開始吃昆蟲了,只有西方國家還沒有開始吃,是時候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了。』
養昆蟲吃聯合國在行動
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帕特裡克·德斯特今年4月在老撾推廣一個昆蟲養殖項目,向位於泰國邊界的1.5萬戶養殖蝗蟲的農民傳授昆蟲養殖技術。他說:『老撾人希望增加乳品加工廠的數量,以改善國民缺鈣的現狀,但這種想法不切實際,因為大多數亞洲人的體質不適宜吸收乳糖。』德斯特認為,蝗蟲和蟋蟀富含鈣質,而且90%的老撾人本身就有吃昆蟲的習慣,這是為老撾人增加鈣質的好方法。德斯特本人愛吃炒黃蜂,認為它吃起來口感非常酥脆,是一道可口點心。(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