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 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鬼節。根據習俗,人們會在這天以燒紙錢等方式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可是,現在我們的城市越來越乾淨漂亮,每到這種祭奠高峰期,市民燒紙後到處飄揚的紙灰,滿地的焚燒印跡不僅造成空氣污染,還帶來了安全隱患,破壞了城市形象。所以,在傳承傳統風俗的同時,也應該倡導文明。今年,本市實施了《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對於喪葬陋習做出了明確的管理和處罰規定。那麼,市民對此有何想法和建議,有關部門又是如何回應的?記者昨天進行了采訪。
市 民 可以規范燒紙昨天9:00,在河西區越秀路與前進道交口教師村社區,上百名居民集中在這裡,在『自覺遵守城市管理規定,努力爭當文明市民』的條幅上簽下名字,表示要以文明的方式祭奠先人,摒棄路邊燒紙等舊的方式。同一時間,在河東區城市危改廣場、南開區長虹公園西門、河北區陽光廣場等全市各區縣也都進行了萬人簽名活動。
在簽名人群中,40至60歲的中老年人佔了絕大多數,而年齡再大一些的老年人還有不少在觀望。在長虹公園門口,十幾位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一直在旁觀簽名活動。他們告訴記者:『我們可以簽名不在馬路上亂燒紙,但不能做到不燒。』老人們覺得燒紙是一種傳統,也是寄托對逝去親人情感的一種方式。一位70多歲的大娘就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也不會上網,新的方式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過,我們也知道,燒紙是為了紀念逝者,可也不能禍害活人,在指定的地方燒,燒完了收拾乾淨,這都是應該做的。』
回 應 小區都有焚燒箱市民:為什麼我們社區沒有焚燒箱?
民政部門:全市各個社區都將配發焚燒箱,焚燒箱主要是在七月十五前三天的祭奠高峰放置,今年是8月22日至24日。
市民:應該先考慮在老舊小區多安放焚燒箱,因為老舊小區老年人多,習慣焚燒紙錢的人多。所以,有關部門應該考慮焚燒器皿的配備地點問題。
民政部門:這個已經考慮了,焚燒箱各個小區都有,而且根據具體情況,每個小區的數量不一樣。放置數量由居委會申請,多的社區可以放置十幾個。
市民:雖然有焚燒箱,可是這麼多人都在一起燒紙,感覺有點分不清燒給誰的?
民政部門:燒紙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一種寄托,只要表達了自己對親人的哀思就好。所以,器皿大家共用,表達的都是同樣的心意。
市民:按習俗,應該是在路口的地方燒,焚燒箱在社區裡邊,我們覺得不方便。
民政部門:過去之所以有在路口燒紙的習俗,主要是以前人們祭『野鬼』的方式。過去家家都祭『野鬼』,是因為在舊社會時局動蕩,常有人客死荒野,不得不到路上去祭。而現在社會安定,人有所終,人們不用到路口去表達哀思。
舉 措 將考核各區縣情況 未達標的將被通報為了倡導文明、現代的祭奠方式代替封建的、落後的舊俗,市民政局會同各部門一方面查處非法經營的封建迷信用品,一方面指定焚燒地點。8月22日至24日三個晚上7:00至10:00分成四組分別對各區(縣)落實《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情況逐條逐路進行檢查考核。然後作出評定,經考核未達到標准的將予以通報。同時,推廣提倡更多的文明方式。比如網上祭奠,方便、快捷、環保,在調查中群眾也普遍認可。同時,祭奠高峰期間推廣社區共祭、鮮花祭奠以及放河燈等方式。
處 罰 拒不改正 罰1千《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已於2010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在道路及社區非指定區域內應無焚燒花圈、紙錢及其他喪葬用品等行為』。全市共劃定了470條禁燒道路,不得在道路及社區非指定區域內焚燒花圈、紙錢及其他喪葬用品,紙錢是指冥幣和燒紙;其他喪葬用品是指花籃、紙牛、紙馬等祭祀用品。《規定》中還規定,由區縣民政部門或者市殯葬事業管理機構責令違規者改正;拒不改正的,處1000元罰款。
民 政 部 門 封建陋習危害大 祭奠也應講文明市殯葬事業管理處王光華處長認為,亂燒紙錢存在很多危害:一是易發交通事故,阻礙車輛通行;二是存在火災隱患,危及他人安全;三是破壞城市道路,損毀綠化圍擋設施;四是污染城市空氣,影響城市面貌。結合今年《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的出臺,本市著手徹底治理這種陋俗,代之以文明、規范的新的祭奠方式。
市民政局副局長周克麗認為,社會在進步,傳統節日紀念先人的方式也應該更加健康、文明。像清明、七月十五等日子,應該褪去它的迷信色彩,更加文明地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感情。人們在這樣的日子可以表達『慎終思遠』的傳統,展現『感恩懷舊』的美德。所以,應該提倡家祭、心祭、網祭等文明祭奠方式,讓這些植根於傳統深處的緬懷先人、追述祖恩的節日更莊重、更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