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古有隱者,身染花香與書卷之氣。外出訪友,身未臨而香已至,友聞其香而知其人,遂起身笑迎。
初次聽到這個故事,心中便盛滿了羡慕。『聞香識人』,多麼美好的境界,它證實了人品的高潔,也證明了相知的可貴。
花香,為自然之氣,是感官的鑒別;書香,為智慧之光,是理性的積淀。當感性和理性在一個人身上得到了匯聚和昇華,就成為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對於那些閃爍在歷史中的隱士和文人,這是他們身上最可貴的品質。而對於在閃爍的燈光下,沈醉或清醒的我們,則是最高的追求。這香氣,其實並不是外物所染,而是從一顆純真心靈中散發出來的,所以哪怕淡淡一點,也要遠遠勝過那些濃郁的名牌香水。
當然,就算擁有再高潔的人格,如果沒有志同道合的知音賞慕,也終究是個遺憾。
那位大開竹門,捋須含笑的君子,正是隱者的知音,他識得老友的香氣,更識得老友的人品。這種默契與賞識,正如當年的俞伯牙與鍾子期,使得伯牙在一年後用古琴別了逝友。知己之間的友情,除了他們自己,沒人能理解,也正是如此,人生纔難得一知音,人纔會顯得如此幸運。
強大的人格魅力最有可能吸引知己的來臨,而一個好的朋友也可能讓你身懷淡香。我們讀書的目的,無非是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成功者,而成功的定義中,修身往往比積淀智慧更重要。如果一個人不能先做到修身,哪怕他能夠使用計謀為謀得一時之利,也只能說是聰明,還登不了智慧之堂。
聞香識人,無論是聞香之人,還是被識之人,應都是真正的智者。
(作者:英華國際學校初中部)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