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日,四川廣漢市境內發生K165次列車車廂墜河事件,無一人遇難。記者深入采訪後發現,『零死亡』奇跡的背後是鐵路部門嚴格的安全應急制度、地方政府完備靈敏的救援網絡,使得短短20分鍾內,千餘名旅客在車廂墜河前的前幾十秒撤離。隨後的3個多小時之內,所有乘客均被妥善轉移安置,沒有造成恐慌。。
司機本能反應急剎車
12字法寶贏救命時間
8月19日15時15分左右,一列西安至昆明的K165次客車在運行至四川德陽至廣漢間的石亭江大橋時,大橋因水害發生傾斜,兩節車廂懸吊在河面之上,情況萬分危急。
執乘這趟客車的是成都鐵路局機車司機曹繼敏。這位已經安全行駛超過50萬公裡的司機回憶說:『在感覺到情況不對時,我立即采取了緊急停車措施,幾乎是靠著身體本能反應做出的決定。』
事後證明,正是曹繼敏的這種『本能反應』,為千餘名乘客,尤其是困在橋上的8節車廂中的700多名旅客贏得了『救命時間』。參與現場救援的一位鐵路工作人員心有餘悸地告訴記者:『如果司機沒有緊急剎車,列車將加大對鋼軌和大橋的衝擊力度,加劇大橋的不穩定性,甚至可能導致翻車災難。』
記者在曹繼敏身邊看到一本《司機手帳》,上面清楚記載著發車前鐵路部門的調度命令:18日至19日有暴雨。曹繼敏在上面寫著應對計劃:『執行汛期行車辦法,防洪看守點及早呼叫。寧可錯停,不可盲行,寧停勿撞。』
曹繼敏將計劃中的後一句稱為『十二字方針』:『對鐵路司機來說,這12個字就是安全的法寶。我們不僅每月每天都有針對安全行車的學習,一到汛期,還會專門組織應急演練和培訓競賽,司機人手一本《非正常情況下行車辦法》和《汛期安全行車手冊》,就是要讓安全意識成為自己的一種本能,達不到要求是不能上車的。』
就在今年7月,成都鐵路局還專門組織了全局應急救援演練,每趟列車出乘時,調度員都要將線路上的天氣、汛情和防洪措施通報給司乘人員。曹繼敏說:『因為事先已經獲知了行車路線上在下暴雨,部分地段可能會漲水,所以我的腦子裡就掛上一根弦,一感覺不對勁就馬上剎車,如果再考慮上一、兩秒鍾,真不知會發生什麼事。』
剎車到墜河僅20分鍾
按演練程序有序撤離
記者了解到,從K165次列車剎車,到兩節車廂墜河,中間僅僅只有20餘分鍾時間。正是司機、乘務人員的密切合作,整個應急程序環環緊扣,為千餘名乘客迅速有序地撤離提供了寶貴時間。
曹繼敏告訴記者:『剎車後我立即通知了車後的運轉車長,我們下車查看情況後認為必須馬上疏散乘客,並將情況通知給了乘務組,乘務員立即開始組織撤離,中間沒有任何停頓。』
K165次列車出行前的應急演練也成為這次成功撤離的關鍵因素。列車長王巧芬說:『接到通知後,我們所有的乘務員都按照事先演練過的應急程序組織乘客緊急撤離。雖然大家都非常緊張,但腦子裡有操作流程,沒有耽誤寶貴時間。我們先打開了其他車廂的車門讓旅客下車,等到前幾節車廂清空之後,我們馬上趕到懸空的14、15號車廂。當確定所有乘客都下車後,乘務員們纔最後離開。由於撤離及時和有序,乘客們對我們也沒有怨言。』
乘客邱清明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仍然很後怕:『當時大家以為死定了,有的人哭喊著要往外跑,但乘務員過來告訴大家不要驚慌,先在座位上不要亂動,她們會組織我們有序撤離。沒有組織引導,很難說大家不會擠成一團,誰也跑不掉。』
民警揮榔頭砸窗救人
村民防洪隊自發救援
列車墜河事件中,正是地方政府建立的救援網絡,使得救援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砸開車窗幫助眾多乘客逃生。所有乘客隨即被妥善轉移安置,迅速穩定了現場秩序。
廣漢市公安局小漢派出所所長劉文等8名民警第一時間趕到大橋參與救援。他告訴記者:『近段時間汛情嚴峻,小漢鎮內有河流橋梁,因此我們也加大了出警力度。19日下午3點多,我們正在石亭江的下游排除一處險情,得知有列車在大橋上遇險後,我們以最快速度趕到了現場。當時看到列車上正在組織乘客撤離,我們也找了兩把榔頭衝上大橋,砸碎車窗玻璃往外拽乘客,並且分派人手將撤出來的旅客帶到安全地帶,維護現場秩序。』
小漢鎮方碑村村民曾令述是第一時間自發參與救援的當地村民之一。他告訴記者:『由於汛情嚴峻,我們全鎮每一個靠近河道的村都有村民防洪隊。當天我們正在石亭江大橋邊搶修一處防洪堤,親眼看到橋上的列車出事。我們馬上衝到橋上,撿起路基上的石頭砸碎車窗玻璃,我記得我一個人就拽了12個人出來。當時的雨非常大,大橋不斷晃動,等到所有人都出了車廂,還沒完全走下橋,橋那頭的2個橋墩就倒了,兩節懸空的車廂也掉下了河。如果再晚一點,後果就嚴重了。』
23日上午,鐵道部召開抗洪搶險勇救旅客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命名表彰大會,表彰K165次旅客列車抗洪搶險勇救旅客的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號召全國鐵路各級組織和廣大乾部職工向K165次列車抗洪搶險勇救旅客先進集體和個人學習。
本組稿件據新華社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