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巨浪-1彈道導彈。 |
8月16日,美國2010年度的中國軍力報告出爐,盡管名稱改為《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但主要著眼點仍放在中國軍事力量上,尤其是對二炮部隊著墨頗多。長期研究中國戰略導彈力量的美國核武專家漢斯•克裡斯滕森17日援引該報告,對中國戰略導彈力量進行了分析和猜測。
海基力量遭遇『圓錘』詛咒
《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用『世界上最活躍的陸基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成長力量』來描述中國二炮,認為二炮正在開發和測試的許多新級別和衍生型進攻型導彈,嚴重阻遏了美軍未來乾預臺海局勢的能力。
不過在漢斯•克裡斯滕森看來,報告也點出了中國核武庫建設中的隱患,尤其在至關重要的『二次核打擊』力量建設上遭受類似俄羅斯的『圓錘詛咒』。他提到,俄羅斯的『圓錘』海基潛射彈道導彈迄今已試射超過12次,但真正成功的只有一次,類似的困擾同樣發生在中國身上,『軍力報告提到中國在開發新的海基核導彈和陸基機動發射導彈方面遇到問題,很值得外界細細品味。』
克裡斯滕森聲稱,盡管第一艘新型094『晉』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似乎已經下水,而且還有4艘同型號艇也在建造當中,但為之配套的『巨浪』-2遠程潛射彈道導彈開發『據說遇到了困難』。克裡斯滕森說,中國軍隊遭遇到的這些挫折可以說是多年來其海軍核計劃的頑疾,中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092『夏』級核潛艇只有一艘在役,至今未完成一次完整的威懾巡航。不過,作為替代,中國核潛艇計劃的重點似乎已轉到建造一個新級別———095型身上。美國國防部的報告說:『在未來幾年裡,095型艇將逐步增加到5艘。』
在陸基機動導彈方面,美國的報告認為中國二炮在嘗試使用新型陸基機動遠程彈道導彈方面進展緩慢,『東風』-31導彈項目停滯在『戰斗值班狀態導彈少於10枚』的程度,與去年報告中的數字持平。『東風』-31A洲際導彈只增加了寥寥數枚,克裡斯滕森注意到今年報告使用了這樣的措辭,『有跡象顯示東風-31A從去年的少於10枚增加到今年的10-15枚』。而射程小得多的『東風』-21中程機動彈道導彈相對於去年的60-80枚,小幅上漲至85-90枚。
克裡斯滕森認為,報告延續了去年的推測,認為中國正在參照已中止的『東風』-41或另一種遭『技術凍結』的導彈方案去研制一款新型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新導彈據稱可攜帶『多個獨立目標再入飛行器(MIRV)』,從而有能力突破美國導彈防御系統。克裡斯滕森認為,美軍計劃於2020年左右建成能有效對抗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防御系統,這是中國絕不允許出現的局面,因此為洲際導彈研制MIRV便勢在必行。
核武器指揮難度加大
克裡斯滕森還談到,今年的報告強調了中國領導人正面臨核武器指揮與控制問題。他援引報告稱,中國二炮部隊正在引進越來越多的機動發射系統,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更多的核彈頭部署到核潛艇上,這給缺乏經驗的解放軍出了難題。
克裡斯滕森援引報告內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聯絡海上潛艇的能力有限,而且中國海軍沒有管理攜帶核彈頭的核潛艇執行威懾巡航的經驗。』他認為,中國從未進行過一次核潛艇威懾巡航,而且有跡象表明當前中國的原則是在和平時期不為核潛艇部署核彈頭。在有限的操作經驗和落後的溝通能力雙重作用下,解放軍如何在危機中實現海基核導彈的有效發射,這一能力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