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赴上海參展前的大鯢『魚王』
15條大鯢參展上海世博會不適應嘈雜環境全部死亡
8月初,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與恐龍同時期、距今三億五千年的動物『活化石』——中國大鯢走出秦嶺,亮相上海世博會陝西館,不少游客慕名而至。但由於對周圍環境不適應等問題,15條參展大鯢相繼死亡。
人多嘈雜喜靜大鯢變焦躁
在參展的15條大鯢中,『魚王』是一條身長約1.4米,重約20多公斤的大鯢。大鯢因其發聲似小兒啼,俗稱『娃娃魚』。近幾十年,因環境變化,野生大鯢種群規模不斷萎縮,被列為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漢中市漁政監督管理站站長楊文傑,也是漢中市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與發展協會(簡稱大鯢協會)的秘書長。昨日,楊文傑告訴記者,今年7月,上海陝西商會通過大鯢協會,要求組織一批大鯢到世博會陝西館展出。漢中的幾家養殖企業提供了15條大鯢,其中『魚王』為人工繁育,體呈棕色。
具體經辦這次展出的上海陝西商會的陳文友表示,7月27日,15條大鯢亮相上海世博陝西館。
那時上海氣溫近40℃。工作人員每天換水並且一日加三次冰塊降溫。陳文友說,大鯢喜靜,但展館內游人眾多,十分嘈雜,大鯢明顯受到驚嚇,變得焦躁不安,讓人十分擔懮。
輪流休息大鯢換班參展
提供『魚王』的是陝西湑水生物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戴銘恆介紹:『「魚王」體長1.4米,體重21公斤,16歲了。』多年從事大鯢人工繁育的戴銘恆說,大鯢尤其喜好幽暗環境,游客的閃光燈對大鯢影響最大。他形容說,一旦大鯢受到驚嚇,即使玻璃缸,大鯢也恨不得找個縫隙鑽進去。野生大鯢生長於清靜的幽谷,環境要求陰暗安靜,水溫清涼。水質酸鹼度為中性或弱鹼性,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為18~23℃,適宜生存的溫度范圍為-4~32℃。『大鯢去上海時,是夏季最熱的時候,氣溫太高,大鯢肯定會出問題。』戴銘恆說,10月底參展應該會好得多。
楊文傑表示,展館白天有空調,晚上空調關閉,這對大鯢十分不利。陳文友說,為讓大鯢休息,他們每日安排大鯢換班輪流展出。大鯢在陝西館展至8月21日,盡管采取了多種措施,展覽期間還是有9條大鯢相繼死亡。『魚王』是8月21日晚8時許死亡的,次日大鯢撤出陝西館時,僅僅剩下6條較小的,身長約20—30厘米,體重只有幾公斤。
上海參展大鯢都沒回到家
戴銘恆國慶節假期到上海,在陳文友的住所見到剩餘的6條大鯢。『那幾條魚雖然還活著,但已經得了肝病,眼看著不行了。』在陳文友的一再請求下,戴銘恆帶走了其中5條。陳文友說,剩下的那條於10月10日死亡。戴銘恆處也傳來壞消息,他從上海帶回的5條大鯢,途中就死掉了。
到上海世博會參展的15條大鯢全部死亡,這對養殖大鯢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沈痛的教訓。
陳文友說,現在10條大鯢冷凍在冰櫃中,他想做成標本捐獻,目前他正在和幾個養殖企業商量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