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正在評論:法國強調願與中方密切合作
宋曉軍:他真想做,因為實際上法國自己是獨立的國防體系,就是二戰完了戴高樂搞的,它跟英國、北約都不一樣,自己的是完整產業結構,配套都是齊全的。但是水平應該說這些年也就達到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比如說光電技術,它有一些小的,像光電陀螺這些技術比較好,包括飛機。飛機就是法國宇航這一塊,包括一些大的涉天的望遠鏡,大鏡片也敢磨。這些東西跟我們的技術有一點差距,如果我們再往上趕,說實在的,我們就不一定願意要它。在這個期間,你要再禁運,而且法國自己國內軍售的銷售,它的盤活空間、周轉空間是很少的。
再一個,以他們為主的大型運輸機A-400本來是要賣給印度的,剛跟印度談,奧巴馬就過去了,C-17,逼著印度買,也不能說逼著印度買,包括沙特阿拉伯剛要買歐洲的戰斗機,當然也有法國的股份在裡面,人家波音讓奧巴馬一個電話過去,600億,買F-15。
專家觀點:法國急待突破對華軍售禁運
宋曉軍:再不賣就貶值了這些東西,而且它自己也周轉不開了。它鋪了那麼大軍工攤子,現在技術昇級又沒有錢,也就在90年代左右的水平,當然中國是最大的買家,它希望買。
水均益:我們今天在關注中法關系,在胡錦濤主席訪問法國的時候,關注中法關系的時候,其實我們也知道,法國在歐盟國家裡面是一個很主要的領導國家,或者說一個重要的角色。他這樣一個態度的一個明朗化,或者說更加願意跟中國打交道,會不會對中國和歐盟整個的關系,以及中國現在在整個國際格局棋盤上一些進一步打開局面能夠起到什麼樣突破的作用,我們這個話題在廣告之後還要繼續,我們《環球視線》稍後繼續。
水均益:歡迎您繼續收看《環球視線》,我們今天的話題是關注一下中國和法國的關系。
隨著胡錦濤主席到達巴黎,受到法國總統薩科齊及其高規格的接待,很多媒體現在開始在評論,中法關系已經修好了。當然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我們也注意到其實很多人在關注,中國現在在國際格局上很多這種關系,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似乎好像周邊關系有很多評論。
我注意到昨天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就對針對性的問題做了一個回答。這個問題是什麼呢?好像有人指責,目前中國和一些周邊關系的鄰裡關系很緊張,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圖板,洪磊做了一個解讀。他說實際上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快速上昇,為亞洲和平,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都有很多的貢獻。亞洲鄰國同中國的新興伙伴關系應該說是經受了時間和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加強中國同他們的關系是中國的政策,也是具有很重大的意義。但是從洪磊先生這樣一個表態,我們再反觀中國跟法國的關系。我想問一下王先生,您怎麼看待這一次胡錦濤主席訪問法國以後,中法關系有的評論認為說具有開創性的意義,您怎麼解讀?
正在評論:中法修好有人『眼熱』
王朔:中法關系我們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有歷史基礎。我們都知道,法國是第一個跟中國建交的西歐國家,雙方從戴高樂時期,甚至到後來的蓬皮杜時期,當然密特朗時期雙方之間關系因為八九十年代有一些起伏。但是希拉克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很了解中國。到了薩科齊時代,薩科齊時代雖然在一開始比如說因為2008年的時候有一些不愉快,但是他很快回到一個軌道上來,所以從歷史脈絡上看,中法的合作是有基礎的。
從另一方面來講雙方有現實合作需求。我們剛纔講了法國對中國有需求,中國對法國有需求,當然這是雙邊的,互利共盈的一種關系。從多邊上來講,因為既然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戰略兩個字的含義就要擴展到全球。在全球這個格局裡邊講,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問題上,包括聯合國改革問題上,其實我們中法之間有很多問題是可以相互協調的。
水均益:而且這次胡主席訪問之前,薩科齊專門對媒體表示說了一段話,意思就是法國認為中國的發展不是威脅,而是機遇。這個話怎麼說,在平時要說了就說了,但是在這次胡主席訪問之前,他刻意地把這個話說出來,還是有所指的,等於我表明我的態度,我站一個隊。
王朔:對,是這樣的。因為我們中國的政策一貫是和平發展,與鄰為伴的這麼一個政策。中國的發展不會影響到世界的和平,反對對世界的和平發展有貢獻,這是我們的發展戰略。從現實意義上講,中法之間合作利是大於弊的,法國人很清楚,所以他講話不光是一個口頭表態,當然站隊也有這層含義在裡面,但是現實意義法國人的確這麼想的。
水均益:還有一個問題,宋先生,在說到這次法國的訪問意義,有人用了一個『近交遠攻』這麼一個詞,來形容中國現在目前外交的態勢。您的解讀?
宋曉軍:我覺得中國正在逐漸地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