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立交橋不能再高了,地皮也越來越金貴了,人口還越攢越多,可以想象如今的樣子。
為了亞運會,廣州真和交通玩了命了。單雙號限行,設立亞運專用車道,調度車輛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高科技手段都來著,外加臨時道路管制、臨時行人管制等等。開幕式那天,我發現街面上很是清淨,原來周邊幾條街區的居民都被要求11點以前不出門、不回家,政府給一定的補償。此外,廣州已發展到8號線的地鐵網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把『廣州人隨便坐地鐵』導致『平時像春運』的失誤糾正以後,亞運會開幕後地鐵又延長了運營時間,一般到凌晨時分,個別時候24小時有車,因此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一天,天津市體育局局長到廣州慰問天津媒體,可媒體住得很分散,晚報一堆日報一堆電臺一堆外加其他一堆,最後局長決定:我在市裡擺兩桌,你們來『慰問』我吧。慰問完局長,已經晚上11點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最後我被志願者動員進了地鐵。拿著他畫的『聯絡圖』,一路打探,2號線轉8號線,8號線轉4號線。若是沒地鐵,我可能要懸了:露宿街頭,民政收容,遣送回津,領導一驚:哎,你怎麼三天就回來了?
這次亞運會的一大特點是場館分散得太遠,每天記者們一半的時間是在班車上度過的。車輪滾滾,起步停車,鼾聲陣陣,咬牙放屁。把場館用班車串起來,對車輛、人員的調度要求非常高,最後是除了媒體村、天河中心兩個集散中心有保障,場館之間總有記者被『放鴿子』。有一天,我跑了三個場館,交通倒是正常,可總趕上車上的安全員缺崗,結果按規定,沒安全員,車上人下一次車安檢一次,那天我被掃描了5次,那殺傷力估計能合一次核磁了。關鍵是還耽誤時間,排隊又成習慣了。(記者陳彤)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