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化譚】
當年周立波在關棟天輔佐下橫空出世,究其原因,除了他的腔調,實際上更在於他對於上海風骨的某種顯現。
上海是一個有腔調的城市,無數的細節都在證明它的腔調:建築、服飾、飲食、口音以及娛樂。從這個角度,就娛樂而言,可能必須承認,創下海派清口的周立波,也屬於這個城市的腔調。雖然有評論對周立波從網上扒段子去表演的做法非常不以為然,但就我個人體驗而言,這些網絡段子用周立波的嘴巴說出,經過上海方言的演繹,還是非常可樂的。而且,對比郭德綱趙本山小沈陽等等民間娛樂明星,人們可能也不得不承認,舞臺上一身名牌散發咖啡味道的周立波,是最有派頭的,可以說,他是上海的腔調。
可恰恰是這位老有腔調的滑稽明星,最近卻惹了些麻煩,據媒體報道,不知何故,這位上海娛樂英雄將槍口對准了互聯網和網民,在其新浪圍脖上語出驚人,發表了一番宏論:『網絡是一個泄「私糞」的地方,當「私糞」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變成「公糞」,那麼,網絡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公共廁所!』『政府若將網絡民意當真,實是一種「自宮」行為了!』……這些宏論一出,自然讓網民不忿,幾千條滔滔怒罵隨之而來,最直接的後果,兩天下來,『曾經在海派清口中有技巧有智慧針砭時弊的周立波,因為這兩條微博,失去了20萬的粉絲』。
我數了下,在圍脖裡頭,老有腔調的周立波,粉絲數量已經達到兩百多萬,而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只有區區四十多萬,所以,就是少了這二十萬,周立波真未必看得出來,而就是看出來了,還有這兩百萬橕腰,在不在意,也是難講。如此類推,當年最早支持周立波海派清口的上海觀眾們,贊嘆他不上電視立足本土針砭時弊宣揚地域亞文化的粉絲們,在今天究竟還剩下多少,光環下的周立波恐怕也未必在乎吧。
實際上,真正了解上海的人們可能明白,這座城市真正偉大之處和魅力所在,並不僅僅在於它的腔調,更在於它的風骨。這個歐風美雨中成長的城市,領時代風氣之先。無論是工業還是文化,乃至個人生活的自由和被自由激發的夢想與創造力,都曾是老大帝國的一個奇跡和中國文明現代化的驕傲。可以說,我們今天熟悉的上海腔調,恰恰是以這種現代文明造就的上海風骨為前提的。沒有風骨,腔調只是瑣碎的庸俗。這個城市的民眾在當下中國名聲不佳,實際上也與這個城市的風骨被遺忘,被丟棄不無關系。
回到周立波。當年周立波在關棟天輔佐下橫空出世,究其原因,除了他的腔調,實際上更在於他對於上海風骨的某種顯現。他對主流話語體系的不順從乃至針鋒相對,他對本土文化的捍衛與執著,他的草根性與民間立場等等,都是這個城市稀缺而渴望的。可以說,周立波呼應了民間,並以此為前提構築出了上海腔調。
不過,隨後的故事就不那麼美妙了,過分精明的周立波審時度勢,完成了華麗轉身,走向電視,且不論他和關棟天分手原因究竟為何,就其路徑而言,實際上是一種必然。而在11月19日上海災難當日,事實尚不清楚之時,周立波在圍脖裡就為有關部門的『快速反應』感動,這種腔調,對比那些在紀念日來到靜安區膠州路728號為逝者吹奏交響樂的藝術家們,實在是少了些風骨。沒有風骨只有腔調的周立波究竟還能走多遠,實在是要打個問號。 □謝勇(大學教師)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