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的倒數第二天,北京制造了一個全國新聞:地鐵房山線、亦莊線、15號線首開段、昌平線、大興線5條新線同時開通試運營,至此,北京軌道交通總裡程首次突破300公裡,由228公裡增加到336公裡,這在世界地鐵發展史上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回顧北京的軌道發展史,自1969年第一天地鐵線開通以來,直至2003年,一直維持著1號線、2號線、八通線的固定格局,日益倍增的北京人口以及這座城市,都被這種交通的瓶頸封鎖的幾近窒息,但從2003年13號線全線開通、2007年5號線開通、2008年10號線開通、2009年4號線開通,2010年五線齊開,如一條條大動脈,將北京的心髒激活,新鮮的能量源源不斷地由這幾條地鐵釋放出來,地鐵所到之處,荒郊變近鄰,睡城變繁華。
地鐵改變地緣。比對新舊兩版北京市地鐵線網圖:原來,幾條線網幾乎都集中在市區內,只有13號線孤零零地往北城劃了個半弧;現在,5條新開放射線與即有軌道串聯後,分別向著京城北、東北、東南、南、西南5個方向延伸。房山、大興、亦莊等首次開通地鐵,5座新城進出市區的距離均縮短至1小時以內,『京津冀都市圈』初見端倪。此外,未來5年,北京軌道交通建設還將提速。新線還將以各種形式延伸,京城的『虹吸』效應逐步轉化為『溢出』效應]。
地鐵改變生活方式。就像互聯網讓人們溝通無距離一樣,日益發達的北京軌道交通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城裡上班、城外居住將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放棄開車,選擇地鐵出行,也將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沿地鐵買房,將成為無數剛需購房者的主力需求。
地鐵,一次次讓城市變大,又一次次讓城市縮小,如此快速的擴張和吞噬能力,無地鐵,何以為繼?
北京,歡迎地鐵時代的來臨,因為它讓生活更便捷,讓居住更閑適,讓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