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國內頗有知名度的塘沽洋貨市場最近陷入『陣痛』。已經持續一個多月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以下簡稱『雙打』),讓約三成店鋪為此『關門大吉』。
消費旺季市場冷清
昨日下午4:30,記者在位於塘沽河北路以西的洋貨市場最大的室內經營大廳發現,平日熙來攘往的消費人群已不見蹤影,約有三分之一的經營攤鋪關門停業。一位操著東北口音的青年男子告訴記者,往年,年前消費旺季的生意十分紅火,相比之下,今年明顯冷清許多。不少外地商販已經提前返回老家過年。而導致市場冷清的原因就是市場打假。『今天上午還有工商人員來呢?』該男子說。而與此相吻合的是,日前,塘沽工商部門稱,工商執法人員聯合當地公安部門檢查洋貨市場,查扣軒尼詩、芝華士等6種問題洋酒177盒(瓶),茅臺、五糧液等5種侵權白酒121箱(882瓶),案值近百萬元。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洋貨市場經歷『陣痛』
據了解,作為塘沽旅游的重要景點之一,洋貨市場於20多年前『傍海而生』。該市場經營面積由最初的7千平方米猛增至目前的5萬多平方米,經營商品涉及摩托車、家用電器、電子琴、照相器材、音響設備,小到服裝、鞋帽、手表、打火機等30大類上千個品種。洋貨市場日客流量高峰時期曾達到4萬人次左右。但同時,市場侵權、假冒商品泛濫,使得洋貨市場成為『假貨市場』的『代名詞』。市場『繁榮』的背後,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無形侵蝕。
根據濱海新區統一部署,從去年12月9日開始,塘沽工商局在公安、質檢、文化等部門配合下,針對市場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展開『雙打』行動。這場持續的雙打風暴令不少經營者措手不及,假冒皮包、手表等紛紛下架,有關部門實行嚴格的經營監管,經營商品須按規定持有商標注冊證、批發商家的發票、經營許可證、商家授權委托證等必要證明。很快,約三成經營攤鋪關門停業。
『雙打』將成持續性工作
記者昨日在該市場的暗訪中發現,部分商販仍對『雙打』抱有僥幸心理,認為是短期行為。有的商販甚至表面擺出合法商品,背地裡仍在偷偷銷售假冒及侵權商品。
昨日下午,濱海新區商務委對外發布『雙打』信息,稱新區『雙打』辦對塘沽洋貨市場進行階段性專項檢查。經過1個多月連續不斷的專項整治,該市場經銷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的現象已得到有效遏制。同時,通過實地檢查,對洋貨市場銷售手表、皮包、皮帶等商品的店鋪進行抽查,未發現非法經營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行為。今後『雙打』將作為一項持續性工作,繼續保持高壓態勢,防止銷售侵權假冒商品行為的集中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