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本市經濟繼續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
GDP增17.4% 26年來最快
增速位居全國前列生產總值達到9108.83億元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昨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10年天津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2010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積極應對國內外較為復雜的發展環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構築『三個高地』,全力打好『五個攻堅戰』,全市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初步核算,去年全市生產總值(GDP)突破9000億元,達到9108.83億元,比上年淨增長1586.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7.4%,增速為近26年來最快,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本市第一產業增加值149.48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4837.57億元,增長20.2%,其中工業增加值4410.70億元,增長20.8%,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3.5%。第三產業增加值4121.78億元,增長14.2%。同時,地方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年完成1068.81億元,增長30.1%。其中,稅收收入776.65億元,增長26.6%,增幅比上年提高14.2%。
結構調整繼續深入,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11.42億元,增長30.1%;全市大項目好項目累計達到940項,總投資1.68萬億元,450項已經建成或基本建成,490項正抓緊施工。全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02.55億元,增長19.4%。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92家,合同外資額152.96億美元,增長10.5%,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08.49億美元,增長20.3%。截至去年年底,世界500強企業已經有143家落戶我市。全年實際利用內資1633.82億元,增長31.5%。濱海新區建設全面推進,中心城區服務業比重超過80%。
經濟發展帶動了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民計民生持續改善。此外,本市還通過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等措施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在2009年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基礎上,2010年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1%以上,全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0.8%。同時,全市奮戰300天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積極效果,環境空氣質量達到或好於二級天數達到308天,生態城市建設三年計劃任務基本完成。
『調結構促轉變增活力上水平』成效明顯
2010,本市經濟發展又好又快
糧食連續7年增產工業生產增勢強勁服務業發展迅猛
記者從昨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本市開展的『調結構促轉變增活力上水平』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對推動本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本市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全年糧食產量159.74萬噸,連續7年增產。高效設施農業建設全面提速,蔬菜、禽蛋、水產品等主要農副產品產量繼續增長。
工業生產增勢強勁。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6660.64億元,增長31.7%,增幅比上年提高22.9%。航空航天等八大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268.58億元,增長30.3%,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91.6%。
迅猛發展的服務業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天津會議、津洽會等帶動了商貿旅游業的發展。全市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15933.04億元,增長36.3%;住宿餐飲業營業額384.88億元,增長19.6%。接待國際旅游人數165.39萬人,增長17.0%,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4.11億美元,增長19.0%。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服務外包、創意產業等發展加快,金融創新也取得重要成果。
濱海新區龍頭帶動中心城區全面提昇各區縣加快發展
三個層面協調聯動共促經濟『加速跑』
全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積極統籌三個層面的發展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濱海新區龍頭帶動、中心城區全面提昇、各區縣加快發展,實現了三個層面協調聯動,共同促進天津經濟『加速跑』。
濱海新區各功能區建設全面展開。南港重化基地、臨港重裝基地建設進展順利,中新生態城示范效應開始顯現,郵輪母港投入運營,響螺灣商務區48棟樓宇全部開工,於家堡金融區起步區全面啟動。
中心城區功能定位與發展目標進一步明確。建成梅江會展中心一期工程,海河觀光游等成為旅游業新亮點,樓宇經濟、服務外包、創意產業發展較快,中心城區服務業比重超過了80%。
各郊區縣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農村居住社區『三區』統籌聯動發展。區縣示范工業園區初具規模,31個示范工業園區規劃面積381.4平方公裡,先後五批600個重大項目全部開工。陸續有四批示范小城鎮試點有序推進,規劃建設面積3300萬平方米,累計竣工農民還遷住宅1150萬平方米,使農戶安居樂業有保障。
全市新增就業增長12.2%
城市居民收入增長13.5%
記者從昨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本市就業面繼續擴大,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據介紹,去年本市新增就業45.15萬人,增長12.2%。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為204.8萬人,比上年增加3.1萬人。
同時,本市繼續實施多項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連續6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去年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93元,增長13.5%,比上年加快3.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801元,增長10.5%,比上年加快0.1%。
此外,本市保障性住房供應顯著增加。去年全年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80萬平方米,佔全市住宅建設量的30%以上,為7.8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房補貼。
民生投入持續快速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和城鄉社區事務方面支出分別增長20.2%、28.6%、87.8%和38.9%,合計支出589.5億元,佔全部財政支出的43.6%。
八類消費價格『五昇三降』
去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
2010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16562元,增長11.9%,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5%。食品、煙酒、醫療保健等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呈『五昇三降』格局。
據統計,去年全年食品類價格上漲8.0%,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了2.7個百分點,煙酒及用品類上漲4.3%,衣著類上漲2.8%,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3.7%,居住類上漲2.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0.5%,交通通信類下降1.9%,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1.2%。此外,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5.1%。房屋銷售價格上漲9.3%。
物價上漲的整體影響依然可控。首先本市開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建設『農超對接』基地等多項調控措施,增加供給、整頓流通秩序,現已取得初步成效。其次,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在內的各類商品貨源充足,是保證物價基本穩定的物質基礎。此外,目前絕大多數工業品依然是供求平衡或供過於求,且工業品價格基本穩定。(記者馬庚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