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小水利欠賬積弊
如果不是因突然決口,成為2010年全國最嚴重的洪澇災區,江西撫河唱凱堤,恐怕至今還不會進入公眾視野。
自1998年特大洪水以來,我國七大江河治理力度不斷加大,防洪體系基本形成,乾流也足以抵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但絕大多數中小河流還從未經過系統治理,防洪標准低,許多中小河流防洪標准僅3至5年一遇,有的甚至根本不設防,對防洪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水利部公布的數據表明,目前中小河流水災損失約佔全國水災損失的80%。與此類似的還有水庫。在我國全部8.7萬多座水庫中,小型病險水庫的隱患日漸突出。2010年汛期,全國垮了11座小型水庫,核心原因都是年久失修。
記者獲悉,我國已確立目標,力爭通過5至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的局面。其中一項關鍵任務是,在『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獨流入海河流和內陸河流;同時,全面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
回歸『公益』治療硬傷
水利部部長陳雷指出:『應該清醒地看到,洪澇災害頻繁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明顯短板。』
『應改變以單純經濟思維看待水利的視角,強調水利建設的公益性質。』國家防總辦公室副主任束慶鵬認為,『水旱災害影響越來越廣,理應把水利擺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對公益性水利事業的支持首先應體現在財政方面。記者在江西、湖南等水旱災區采訪發現,不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的水利工程已經千瘡百孔,還在勉強使用。專家們認為,應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應力爭今後十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重心前移事前預防
多位專家認為,我國國土面積廣大,氣候、地質條件都很復雜,水旱災害的治理難度極大。在加強治理的同時,還要學會順應自然,應當重心前移,加強『事前預防』。
防災減災專家、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李茂松說,我國監測和預警能力總體上還偏低,信息發布不夠及時,預案體系不夠完善,群眾防災意識不強,這種局面亟待改觀。
西南地區去年發生特大旱災,暴露出的最大問題之一也是預防不足。國家防總辦公室抗旱一處處長馮琳說,西南地區原本濕潤多雨,但水源工程和配置工程不足,配套引水設施缺乏,有水時留不住,要水時引不過去。西南5省區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平均只有10.2%,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
多位專家建議,應盡快健全防汛抗旱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部門協作、反應迅速、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