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相親相愛》熱播姜超上演相親『無間道』
年三十前一天纔回的杭州,這纔年初三呢,張偉偉(化名)就急不可耐地想回上海去。『不是我不孝,全是相親給逼的!』
張偉偉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大學去了上海念書,畢業後順理成章留在了上海。這一晃,10年過去了。眼見著29歲的『大齡』兒子馬上要奔三,兩位老人急吼吼地到處托親戚朋友介紹好姑娘。用兩老的話說,『平時逮不著人,好不容易回來,又是長假,不能浪費。』
讓兩老底氣更足的是,現在可是大過年哪,兒子總不能不給面子不是?這不,回家纔5天,除掉第一天和大年三十休息,正月初一到初三的3天裡,張偉偉已連著相了4場親。
跟張偉偉有著相同遭遇的人,還真不少。『過年相親團』的市場,可一點兒也不比拜年遜色。這其中,有被逼的,也有自願的,有大齡的,也有『90後』的,有觸景生情孤單了想找一個伴兒的,也有圖個過年吉利,期盼好事成雙的……
相親記
紅娘說
A:張偉偉:男,29歲,杭州人,廣告精英
我真快累死了!比上班加班趕通宵還累!
這年怎麼這麼長,還沒過完哪?不怕你笑話,我不是沒談過戀愛的純情小青年,可我現在見著姑娘對我笑,都怕了!我不知道,她們是不是我媽的『臥底』!
其實,我早跟我爸媽攤牌了,我就在上海紮根了。兩老嘴上說『行行,以後跟你混上海去』,心裡就沒斷過把我『騙』回來的念頭。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個在杭州生活的姑娘,事兒一成,我還不得巴巴地回來?
我2月1日上午回來的,爸媽就把過年去相親的安排說了。我還沒發表意見呢,他倆就一副『你不聽話,我們這年就沒法兒過了』的架勢,直接把我給逼上梁山。
這幾天,不拜年了,不走親戚了,光相親了。2月3日上午一場,2月4日下午一場,2月5日上午下午各一場,接下去還有……我就等著初六走人,上班去了。
天地良心,真不是我不孝啊!
B:董倩:女,19歲,溫州蒼南人,大一學生
我覺得,過年相親,挺正常的。我家堂哥堂姐之類的,平時基本都不在溫州,就趁著過年回來,在大人的介紹下,與本地年輕人見見面。
我們蒼南人喜歡落葉歸根,在外面讀書、工作,成家還是要回蒼南,最好找個本地人,知根知底的。
我在杭州念書,大一,我媽就囑咐我,回蒼南找男孩子。也不一定這麼早就得定下來,先見個面什麼的,又沒關系。感覺好的話,就先交往著,畢業了,回家就辦喜事。
家裡已經給我安排了一個男孩子,24歲,在外地工作的。對方是想盡快見面的,但我畢竟是第一次相親,挺忐忑的,就定在了年初四。
這兩天拜年,就在聽親戚說,相親要注意什麼什麼的。
C:李先生:男,32歲,江西人,公司職員
我在杭州打拼也有四五年了,就今年沒回去。一回去,家裡人肯定得問:『女朋友呢?』
我家不遠,平時經常回去,所以今年過年,就在公司當先進分子,加班了。
以前沒啥感覺,第一次過年沒回去,公司裡也冷冷清清的,突然就有點寂寞了,想找個伴兒,一起過日子了。
我一直挺反感相親的。朋友要給我介紹女孩,都推了。大年三十,在一鐵哥們兒家過的,他比我大兩歲,年前幾個月纔結的婚。看人家一家子其樂融融的,心裡有點兒泛酸。
哥們兒也看出來了,就讓嫂子給我介紹介紹。昨天剛定下來一個女孩,我們說好了,年初六,等人家空了,就一起吃個飯。
過年相親成功率比較高過年不拜年,改相親,這事兒其實早就不新鮮了。
2007年初,婚戀網站『世紀佳緣』就打出『過年了,我們相親去!』的口號,舉辦了一場萬人規模的相親活動,從大年三十持續到正月初七,貫穿整個春節假期。
記者從幾家婚戀機構了解到,春節『相親市場』非常火爆。
一位從事社區婚介工作的黃阿姨告訴記者,比起平時和其他節假日,春節可謂相親的『黃金時段』。『因為春節比較特殊,單身青年容易受到父母、親戚的盤問、催婚更多,壓力也更大,相親找伴的訴求就大了。』
年初三開始,相親就進入了一個『小高峰』。
『一般要持續到元宵節,但最火爆的時間段,還是到初七為止,畢竟之後,大多數人要開始上班了。』黃阿姨介紹道,『要說春節相親跟平時有什麼不一樣,那就是,年輕人自己上門的多了,要麼一家子一起出動。平時是父母來的多,很多年輕人自己不大肯來的。』
黃阿姨是退休後纔接觸婚介這一行的,如今有3年多時光了。她總結道:『我的感覺是,春節相親的氣氛還是很不錯的,大家都和和氣氣,討個開心麼。很多事情可能平時要計較的,這個時候也不大會了。所以,成功率相對平時也要高一點。比如說,兩個人第一印象不怎麼來電,換成平時可能就不再聯系了,過年麼,大家都會比較客氣一點,發發短信祝福,一來二去,有戲也說不定。』
記者調查
半數以上相親族願意過年相親記者在QQ群、微博上,發出了『過年你願意相親麼』的討論。除去原本就不接受相親的人外,接受過年相親的人,以微弱優勢佔到半數以上。
『YoYo奶茶』說:『平常工作太忙,沒時間沒精力去交朋友,談戀愛。過年放假時間長,氣氛也好,相相親,沒什麼不好。我希望能在正月裡,遇到自己的另一半。』
『剪刀手』說:『我是「70後」,30多了,過年看到爸媽頭發都白了,還要操心我的終身大事,總不是滋味。而且,長大後,拜年也少了,過年在家呆著也沒事做,去相親,一來可以安慰安慰爸媽,二來就當交朋友,一起磨時間。』
對過年相親懷有恐懼感,甚至反感的人,也有。
『物語』說:『我不反感相親,但反感過年相親。一年忙到頭累死,過年只想好好休息,跟朋友聚聚。心裡不願意,又不好當著父母的面表現出來,只好硬著頭皮上場。提不起精神,陽奉陰違敷衍一下。』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自稱是一位開放的『50後』父親,他說:『過年相親,誰不想孩子多在家陪陪自己?為什麼父母寧可把你們往外推,去相親?大過年的,老人家忙著置年貨、搞衛生,讓你們什麼都不用做,安心找個好伴。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你們找到伴後,有了自己的家,也許以後過年,就不與父母一起過了。父母當然知道,不可能把你們捆在身邊一輩子。心裡再難受,也不得不把你們送到另一個陌生人身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喊出了多數父母的心聲,『為自己也好,為父母也好,大過年的,就當哄哄老人家開心,也多去相相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