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京 2009年6月11日,大望京村,一名工作人員在拆除舊房屋。大望京村民房騰退全部完成。
故鄉地
北京
家鄉話
當時還不如要回遷房,給兒子也能弄一套房。現在手頭剩下的這點錢再買房沒戲了,過年就是燒錢,我們也在坐吃山空。
拆遷戶李燕
大年初一,李燕和丈夫、兒子一起來到娘家過年。家裡貼上了剪紙,陽臺上掛著臘腸,桌子上扔著幾盒『玉溪』煙,水果飲料一應俱全。
看上去生活還不錯,但李燕卻不這麼認為,『我現在都不回去看,看到那片地,我就來氣。』
李燕是大望京村的拆遷戶,拆遷時拿到了200多萬補償款。為了讓兒子上中學能夠劃片分個好點的學校,他們沒有選擇回遷房,而是花費上百萬,在望京買了一套90平米的商品房。老公喜歡車,由著他的性子花40萬買了一輛奧迪A6。
雖然住上了樓房、開上了好車,可是李燕有了新的煩惱,『當時還不如要回遷房,給兒子也能弄一套房。現在手頭剩下的這點錢再買房沒戲了,過年就是燒錢,我們也在坐吃山空。』
走親戚
為了面子送禮不能湊合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我的記憶中,大望京村曾經是東北四環外的一個村莊。
2009年5月,作為北京市選定的城鄉一體化改造試點,大望京村開始拆遷騰退,1700多戶居民也因拆遷一躍而成百萬、甚至千萬富翁。
再過幾個月,三分之二的村民就要搬入位於北皋村的京旺家園新居。而沒有選擇回遷房的村民,也大多在附近小區買了商品房。
『住進樓房了,卻沒了以前住在村子裡的熱鬧勁』,李燕說,雖然現在住的對門也是過去的鄰居,可是一年到頭見不著幾面。她感慨,過年要去親戚朋友家走動走動,人家都以為拆遷之後有了錢,送禮不能湊合。為了面子也得花,光一家的禮品,少說也要五六百塊。
李燕有點懷念過去的日子,那時,每到假期,他們都會帶著孩子去各處旅游。在村裡出勞動力乾零活,想去就去,每個月有幾百塊錢的收入,再加上出租房子,每個月少說也有2000多塊錢的固定收入。而現如今,每花一分錢,都是在動用存款。
新生活
開始工作不能光吃老本
如今的大望京村,已經成為一片平地。按照規劃,這裡將變成超過望京的商業區。
以前的大望京村,在李燕的印象中,是一片髒得不好下腳的地方,村裡遍地垃圾雜物,房子潮濕。
『拆遷,不是暴富,有利有弊』,李燕覺得,利的方面是,居住環境改善了;弊的方面則是,雖然得到了補償款,但是錢越來越不值錢,飛漲的物價、高額的房款、養車費用、小區物業費、停車費都來了。
『農民苦了一輩子,沒見過錢,一下子得了這麼多錢,肯定暈。』李燕自稱是拆遷後的窮人。當時買車,她原想買一輛頂多20萬的車就夠了,但是老公喜歡奧迪,就把車給買回來了。奧迪、寶馬這些高檔車,在村裡一點不少見,『開著奧迪、廣本掃地的,確實有。可也是為了找個事做,多掙一分是一分,光吃老本,總有完的一天。』
沒拆遷時,李燕已把兒子的生活想好了,把當時的平房加蓋一兩層,兒子不僅有房住,還能靠租房增添一筆收入。拆遷了,168平米的居住面積變成了90平米,她和老公盤算著,等老了以後,兩口子住養老院去,把房子騰出來給兒子用。
拆遷後,村民全部成了農轉非職工。春節前,李燕經過清潔員崗位培訓,發了崗前培訓證書,春節後將分配上崗,每個月工資1000多塊,兩口子加起來2000多。
『到了40歲可以辦內退,給百分之九十的工資,我還差兩年。』李燕擔心,上班對於她來講有些不適應,以前在村裡出勞動力,可去可不去,要是上班了,每天都給看死了,沒有時間照顧家。
李燕現在就盼著物價少漲點,這樣他們手頭的錢能多留些日子,兒子以後的生活纔能多一份保障。
年後,她的工作選擇有可能是在望京公園打掃衛生。望京公園在大望京村的原址上建起,村裡那棵幾百歲的大槐樹也在公園裡面,『畢竟是大望京走出來的人,看著老槐樹舒服,沒有大望京也沒有現在的房和車。』(注:文中『李燕』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