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國《華盛頓郵報》2月13日文章
原題:內地游客賭博當投資,澳門賭場吸金沒商量
在收獲頗豐的商旅行程尾聲,中國商人袁時浩(音)決定充分利用一下好運氣。他並沒直接回湖南老家,而是來到賭場林立的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
袁說:『我想把賺到的錢做個投資。』只有傻子纔把錢存進中國的銀行,那點利息都跑不贏通脹。這名30歲的商人將隨後18個小時悉數奉獻給了金龍賭場。現金被一連串壞運氣消耗殆盡,他典當了手表和手機後又回來接著玩,接著輸。最終袁總共輸掉近1.5萬美元。這一夜,他徘徊在澳門的霓虹燈街頭。街邊大牌子上的新年問候讓他深感嘲弄:恭喜發財。
這小片土地是中國唯一允許賭博的地區。得益於袁和其他數百萬蜂擁而入的中國內地人,澳門賭場的吸金能力已經超越拉斯韋加斯。單單上個周末,就有近17萬名內地客光臨。2005年至今,澳門賭場的收益漲了4倍。僅過去一年,就增長了近60%,達到235億美元。
『誰也沒料到發展這麼猛。這就是中國效應。』澳門特區博彩監察協調局局長雪萬龍說。其特色也盡人皆知:燥熱的經濟增長推動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量外匯儲備使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盡管如此,澳門賭場財富的膨脹也透露出中國脆弱的方面:貸款井噴造成現金泛濫,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狂熱追求一夜暴富以及金融制度置普通存款人於不利位置並鼓勵危險投機。
繁榮的博彩業也給澳門帶來不利:澳門賭王何鴻燊最近就卷入財產紛爭。『何的問題在於,他認為自己是不朽的。沒人能不朽』,雪萬龍說。一些經濟學家警告,滾燙的中國經濟也正面臨類似的痛苦幻覺。
對於錢,中國人有種不同尋常的看法,認為錢通常『結合了投資和賭博』,澳門大學博彩業研究所所長馮家超說,很多內地人『將賭博視為一種投資,將投資當成一種賭博』。很多內地人把股市看成賭場———一條快速致富捷徑。相比之下,把錢存入銀行被視為賠本買賣。
澳門賭場去年收益的近3/4來自中國富人。2009年一項官媒調查顯示,在澳門賭博中參與豪賭的中國人57%為政府官員或國企高管,這些官員平均每人輸掉330萬美元,幾乎全部是公款。▲(作者安德魯•希金斯,丁襄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