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苹果承認『有毒』 推卸責任遭抨擊
苹果公司在日前發布的報告中,首次承認在華『毒工廠』事件。但是國內環保組織認為,苹果報告輕描淡寫和含糊其辭,將責任推卸給供應商,違背了它對供應鏈、社會責任的承諾。
|
|
|
|
日前,苹果公布了2010年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披露了供應商聯建科技137名員工正己烷中毒事件,這是苹果首次正視在華『毒工廠』、『血汗工廠』問題。
不過,這一報告一出爐就馬上遭到國內環保組織的猛烈抨擊。昨日,本報記者采訪了部分供應商、中毒員工以及長期跟蹤調查苹果供應鏈的環保組織。他們認為,該報告輕描淡寫和含糊其辭,將責任推卸給供應商,這與苹果在報告中標榜自己的所謂『社會責任企業』並不相符。
首度承認在華有『毒』
2月15日,苹果公布了2011年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這是自2010年4月起中國34家環境NGO組織(後增至36家)點名苹果供應鏈問題後,苹果公司首次做出的實質回應。苹果在報告中提供了對127家廠商的審查結果及回應,報告顯示,2010年苹果發現37家廠商存在嚴重違規行為,遠多於2009年的17家。
曾經牽頭發布一份名為《苹果的另一面》的獨立調研報告的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苹果今年的報告已經較往年有了一定的進步,已經承認聯建科技是其供貨商及其對137名工人造成的危害,並披露了這些供應商對存在問題的整改。
他說,以往數次,苹果曾以拒絕透露供應鏈信息為名消極回應,或表示不能確定出現嚴重職業毒害和污染的聯建科技是其供應商,同時要求環保組織『提供證據』證明聯建與苹果公司的供貨關系。
不過,這36家環保組織認為,報告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根據環保組織掌握的情況,苹果對在華供應商在生產和管理上其實都是有乾預的,出了事卻一股腦全推給供應商。
四大問題仍遮遮掩掩
1
部分工人並未妥善安置
苹果報告:苹果公司稱已查實所有受到影響的員工均已成功得到治療,報告稱『我們會繼續檢查工人們的病歷,直到他們完全康復。勝華科技已按照中國法律的要求為患病工人和康復期的工人支付了醫藥費和伙食費,補發了工資。137名工人中的大部分已經返回該工廠工作。』
質疑:本報記者昨日致電勝華科技蘇州工廠(即聯建科技)中毒員工賈景川,賈景川表示,目前已有大約80多名中毒員工被迫離開了聯建科技,而且這些員工離職時都簽署了一份協議,就是拿了公司的賠償之後,以後即使病情復發都與公司沒有任何聯系。同時,賈景川告訴記者,繼續留在公司工作的中毒員工近期有復發情況,出現包括手腳麻木等癥狀,但他們與公司溝通之後,目前沒有任何回復。賈景川昨日氣憤地表示,自己曾經聯合其他員工給苹果公司CEO寫信反映情況,但沒有得到正式回應。
馬軍對本報記者說,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另外一家苹果供應商運恆五金也有類似情況,相當一些中毒工人被鑒定為職業傷殘,不簽離職手續就無法拿到賠償。
2
處理有害物質措詞含糊
苹果報告:報告中,苹果專門用一章對於有害物質正己烷的使用進行說明:『2010年,我們了解到,在苹果公司供應商勝華科技蘇州工廠(即聯建科技),有137名工人因暴露於正己烷環境,健康遭受不利影響……我們要求勝華科技停止使用正己烷,並提供證據證明已經將該化學品從生產線上撤下。還要求他們修復通風系統。自采取上述措施以來,再無工人因化學品暴露受到損害。』
質疑: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總乾事李波評價道,苹果的報告中並沒有體現供應商如何處理有毒有害物質,也沒有體現對於環境污染的檢測,因此這份報告仍不完整。馬軍對記者透露,在他們進行的最新一期調研報告中,發現至少有4家『疑似苹果供應商』(由於苹果不回應,暫稱『疑似苹果供應商』)有違規使用有害物質,他擔心苹果的擴產對環境的危害程度也會擴大。
3
基本未提任何企業名字
苹果報告:這份25頁的報告中除了-和建德科技外,苹果沒有提到任何企業名稱。
質疑:馬軍說,苹果公司雖然在報告中提到了37家供貨商存在的嚴重違規行為,但除了-以及勝華科技兩家公司外,其他35家公司名稱並沒有被公布。馬軍說,這種對供應鏈的保密措施完全不利於公眾的監督,因為苹果是全球的一個大企業,如果不被公眾監督,供應鏈上一些企業違規使用有害物質,苹果在賺取大量利潤的同時,對環境以及員工的損害也就無法及時得到遏制。他還舉例說,雖然多數跨國企業不披露在華供應商數量和名字,但我們向其他跨國IT企業提出質疑後,絕大多數企業都回應或確認了供應商,而苹果卻完全不回應。
4
輕描淡寫
質疑:馬軍說,苹果在報告中輕描淡寫,苹果總裁喬布斯對此曾說,『你要教育你自己,我們是這個星球上比其他的公司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做得都要多都要好』。苹果對外界的監督大多采取回避或掩蓋策略,如何標榜自己做得好呢?
問題根源
部分跨國大企業利益至上
一位不願署名的供應商人士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苹果公司現在已經是全球數一數二的IT知名企業,但導致包括-以及勝華科技蘇州公司事件發生,有多重原因。該人士認為,其一,不能說苹果公司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苹果對供應商的制度還是非常嚴格的,但苹果公司對發生的問題一概推給供應商,以維護自身品牌形象,這種做法並非大公司所應具備的大家風范。
二是利益所致。很多跨國大企業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在賺大錢,其供應商跟隨賺小錢。有供應商舉例說,苹果采購的零部件通常要求世界最精密的工藝。同樣一塊觸摸屏,如果有一點輕微劃痕,在其他消費電子廠商那裡可以過關,但在苹果嚴密的檢測標准下,往往會被退貨。這往往把苹果的供應商逼上一個兩難的境地:盡管苹果的訂單利潤高,但是如果生產效率上不去,同樣賺不到錢,並且拿不到苹果更多的額外訂單。一些苹果供應商不惜鋌而走險,使用非法的工藝流程,以及采取盡可能低的生產成本。
其三,這與苹果公司過於自信的企業文化有關。苹果被市場熱捧的背後,信心極度膨脹,這些中毒和自殺事件表明,苹果違背了它對供應鏈、社會責任的承諾,比如工人受到傷害、環境污染的問題,工人的尊嚴和權益都受到了損害,而苹果卻缺乏一個基本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