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李蓓是個土生土長的陝西女娃,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主修版畫,2004年赴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繼續進修藝術學。在那片散發著藝術氣息的浪漫之地,李蓓邂逅了天津小伙兒潘叡,這段美好的戀情讓她成為天津媳婦。此後,李蓓的藝術創作也在去年迎來收獲,她的作品不僅在法國藝術家沙龍展上斬獲銅獎,還受邀參加在聞名遐邇的羅浮宮舉辦的2010年法國國家藝術沙龍,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年輕版畫藝術家的獨特魅力。
快樂的版畫『苦力』
銅版畫是版畫的一種,在金屬版上用腐蝕液腐蝕或直接用針或刀刻制而成,因常用材質為銅版而得名。銅版畫藝術典雅、莊重,在國際上一直被認為是名貴藝術畫種,歷代大師都曾熱衷於銅版畫創作,莫奈、畢加索等大師都曾留下精美的銅版畫作品。只是在中國,木版畫更為人們所熟悉,而銅版畫還是冷門專業。自幼學畫的李蓓接觸過眾多繪畫門類,卻獨愛銅版畫,『個人感覺不同吧,我就把握不了油畫的色彩,總是畫不進去,但是卻很享受制作銅版畫的過程。上大學時,大家都說做版畫的是苦力,因為油畫、國畫的材料比較輕便,而版畫材料比較重,有一種石版畫,比銅版沈多了,見過一個挺瘦的師姐自己把又厚又重的石板抱起來,大家都看傻眼了。』而制作銅版畫的辛苦還在於創作周期長,一塊版就要做一到兩個月,不像油畫能馬上看到效果,它更需要耐心,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去做版畫,就會覺得無比枯燥。可李蓓聊起通宵作畫的辛苦經歷,臉上卻滿是快樂的笑容。
『學美術,一直想出國看看,沒想到一去法國就是7年,我爸總說你怎麼「賴」在那兒不回來了。一開始是讀書,後來慢慢進入工作室,進行自己的版畫創作。基本上是在巴黎的各個工作室串,見到的東西比較多。』只是李蓓沒有想到,在這個浪漫之都不僅找到了自己的創作技法,也找到了自己的真愛。
從『美柔丁』到羅浮宮
當時,潘叡也是留學法國的學生,和李蓓是鄰居,沒想到兩人戀愛後,學國際經貿的潘叡竟成了李蓓的『師弟』,『她時常帶我去逛博物館,我覺得制作版畫特有意思,後來也申請了和她同專業較低級別的課程。』潘叡的藝術潛能也被挖掘出來了,『學了一段時間,覺得銅版畫不適合我,她作畫特別安靜,我更喜歡大起大落的感覺,後來就改做多媒體藝術了。』戀愛期間,李蓓的畫中時常出現的就是玫瑰花,她說跟天津人在一起特樂和。
李蓓的作品畫如其人,溫婉、細膩,浪漫得可愛。不過潘叡說李蓓創作上也走過彎路,『剛到巴黎時做雕版,始終沒找到感覺。後來改做美柔丁,很多人看後都說我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技術了。』美柔丁是銅版畫的一種制版方法,依靠特制的搖鑿,把版面做成密密的毛點,造成一片黑色,然後再通過刀具制作圖像。『其實這是很傳統的技術,但國內很少有人用,而且在國內很難買到這方面的器材。』
雖然這項技術極為繁瑣,光作畫前期准備就要耗費月餘時間,但李蓓依舊樂在其中,而在工作室作畫是她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李蓓先後在巴黎63版畫工作室、ROCHE先生個人版畫工作室、Moret版畫印刷工作室、ETR協會版畫工作室以及隸屬於巴黎市政府的版畫工作室工作,同時參加了近20個國際版畫大展。去年,受ETR協會邀請,在巴黎成功舉辦個人版畫展。並於同年11月在巴黎大皇宮舉行的法國藝術家沙龍展中,榮獲銅獎。後接受法國國家美術協會的邀請,參加了在巴黎羅浮宮舉辦的法國國家藝術沙龍展,該展覽已舉辦120年,是世界美術史上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畫展之一,對西方藝術家來說也是很高的門檻,而曾經參加這個展覽的中國畫家都是徐悲鴻、潘玉良、吳作人、常書鴻、吳冠中等大家。
把版畫藝術帶回祖國
翻看國外展覽的版畫圖集,記者發現裡面的作品色彩斑斕、形態各異,有的像油畫,有的像照片,圖像細膩逼真,與人們傳統印象中色彩單調、筆法簡單的版畫相去甚遠。李蓓說:『其實版畫源自中國,可在國外每次聽到這話都很不好意思,國內好的版畫也有,只是沒有宣傳出來。國內現代版畫做得特別好,但傳統領域差一些,主要是器材匱乏。學版畫的人都跑到國外,有的人做一做就轉行了,畢竟版畫不如油畫賺錢,而且繪畫時的興奮程度也不同。』李蓓在法國一直致力於學習新的創作技術,『有一次看到一幅版畫標注的印數是一千張,以我們當時知道的技術最多只能印到10張,後來多方打聽纔知道在銅版上鍍一層鋼,就能讓印刷量上千。』而他們希望把這些先進的技術都帶回中國,此次回國他們將版畫書籍、雜志、繪畫工具,甚至連印畫的機器全部托運回來。李蓓希望將來在國內開辦自己的工作室,創作的同時還可以教畫,而潘叡更願意致力於天津和法國間的文化交流,引進國外先進的展覽運作模式,讓老百姓免費欣賞法國藝術家的作品,也把天津的優秀作品送出去。同時他們也希望能為版畫的普及做些努力,『制作版畫上手極容易,一支鐵筆,一塊版,馬上就能做,挺有意思的。可以自己親手制作賀卡、請柬,別具新意又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