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消息(記者王存福):房價持續走高,一度成了籠罩在眾多城鎮低收入群體頭上的『陰霾』。2011年,新一輪樓市調控及時重拳出擊,『限購、限貸』緊鑼密鼓出臺,保障房建設全面加速,政府打出樓市『加減法』政策組合拳。但目前仍需多方發力破解政策執行瓶頸,有效執行調控措施,引導房地產業回歸理性。
『加法』 多方發力增加供應始自2007年的大規模保障性安居工程,近年來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無力購買商品房、甚至租不起房子的低收入家庭,通過各種保障性住房,圓了安居夢。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通過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了1140萬戶城鎮低收入家庭和360萬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2010年,全國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開工590萬套,基本建成370萬套;農村危房改造開工136萬戶,基本竣工108萬戶。
近日,國務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與各地簽訂了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目標責任書。今年全國共將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比去年增加70%多,改造農村危房150萬戶以上。
為緩解不斷增加的資金壓力,2010年,中央財政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專項資金支持力度達到802億元。2011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將超過1000億元。地方政府也采取多種措施籌措資金。如黑龍江、江西等省加大了省級財政補助力度;山西等省規定新建商品住房項目按5%配建廉租住房,並作為土地出讓前置條件;吉林省規定土地出讓淨收益不低於20%用於保障房建設。
為了督促落實土地出讓淨收益用於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和城市棚戶區改造的比例不得低於10%的政策,有關部門計劃采取相應的硬措施和硬約束。財政資金安排不足的地區,土地出讓淨收益提取比例還將進一步提高。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指出,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基本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改善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十二五』期末,城鎮住房保障覆蓋率將達到20%以上。
『減法』 房價控制在合理范圍姜偉新此前指出,近幾年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主要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使得住房需求總體快於供給增長;市場監管力度不夠;地方財權與事權不匹配,較多依賴土地出讓資金收入和房地產發展收入;建設成本上漲;前兩年流動性充裕,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等。
2011農歷新年到來之際,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八條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下稱『新國八條』),為2011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定下基調,信貸、稅收、限購等措施比以往更加嚴格。
『新國八條』規定,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貸款利率不低於基准利率的1.1倍。調整個人轉讓住房營業稅政策,對個人購買住房不足5年轉手交易的,統一按銷售收入全額征稅。而此前部分城市出臺的限購令則擴至全國——只要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城市,均需執行限購令。
目前,以落實『新國八條』調控為契機的限購政策已經在全國近30個城市推行。2月份的最後10天,全國房地產市場交易量應聲下跌,但價格仍然高企。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72個大中城市當中,有15個城市零開盤,總共開盤239個,環比下降70%。2月17日-28日,北京市房屋成交量僅相當於去年同期的30%。據分析,2月成交當中還有相當部分是商業項目,這部分剔除以後,住宅成交量會更低。
與此同時,銀監會等機構推行的緊縮貸款政策,更讓開發商如坐針氈。2月底,大部分銀行提高了首套房貸利率,在部分城市甚至暫停了二套及以上房屋的個人按揭貸款。對於開發貸則實行空前嚴厲的限制政策,對於新設立企業不給予貸款,對於老企業要還清部分貸款之後纔能給予新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