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尋找恩人18年
只想跟她說聲『對不起』
28年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有恩於他。
25年前,他因故不辭而別。18年來,他一直在尋找恩人。
他說,他有兩句話想對恩人說,一是『謝謝』,二是『對不起』。
直到3月5日,已經57歲的他,終於說出這兩句話。
是什麼樣的事,讓他惦記了這麼多年?
走投無路
沒錢娶妻
她幫忙收留了他
劉其林家住涪陵城墩仁移民小區5幢9-4,28年前,他是個貧困的農民,現在涪陵四環路經營一家小超市。用他的話說,現在日子『還過得去』。
1983年,身無一技之長的劉其林第一次從涪陵到重慶,來到當時位於中華路152號的中華食店(所屬現民生飲食有限責任公司),希望在這裡當個『丘二』。
『他們不肯要我,我走投無路了。這時,食店負責開票的一位大姐說讓我不要工資做一個月,試用一下。這樣我纔留了下來。』劉其林回憶,當時中華食店就賣些饅頭、發糕之類的,他的工作就是打雜,試用期滿後每月有30元工資。
那個開票的大姐,就是劉其林的恩人瞿桂芳。
『她對我像親人一樣,我叫她瞿姐。』劉其林說。
有次,劉其林打破一個碗,店裡有人說要開除他,『瞿姐當時就站出來說幫我賠錢,不許別人再說讓我離開的話。』
同時,瞿姐還不讓同事叫他『丘二』,要稱呼他的名字。劉其林說,這讓他覺得很有尊嚴。
沒錢娶妻
她帶人幫他撮合
不久,劉其林回涪陵,有人幫他介紹了一個女朋友,可已29歲的他卻不敢接受:『我們當地有風俗,第一次上女方家,女方所有親戚,每人要打發20元錢,還要提20斤酒、20斤糖、20斤肉和20只雞,彩禮還是另外的。』
劉其林沒錢,自然不敢應答。回重慶後,他將心事告訴了瞿桂芳。
1984年春節,瞿姐和食店七八個同事一起,浩浩蕩蕩來到涪陵,以『城裡人』的身份給女方及家人做工作,請他們下館子吃飯。
『那時,農村人很信奉城裡人,城裡人說什麼他們都願意相信。瞿姐說我很有本事,將來一定有出息。』劉其林說,這些話竟然起了作用,女方破天荒同意不要見面禮。
不久,女方父親生日,又是瞿姐幫他弄到100斤全國糧票寄回涪陵。劉其林因此確定在女友家的地位,連彩禮都免了。
1985年,31歲的劉其林和這個叫代中學的女人結婚了。
『當時就覺得他老實,再說了,連城裡人都覺得他有本事,我想嫁他應該沒錯。』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代中學不好意思地笑了。
三十多歲娶了老婆,這是劉其林最感謝瞿姐的地方。
不辭而別
他愧對恩人多年
婚後,劉其林依然留在中華食店。因其勤奮好學,不久就由打雜變成蒸饅頭、發糕的大師傅。
1986年,代中學想讓丈夫回家,自己開館子。
劉其林猶豫了,『我還是想回涪陵,可當時是中華食店收留了我,讓我學到手藝成了主力……』
思前想後,劉其作出一個讓他後悔一輩子的決定。
這天,他說家裡有事,請了3天假。走時,領導和同事都囑咐他早點回來,『瞿姐還再三囑咐我路上小心,我走出店門就哭了。』
劉其林欺騙了瞿姐和同事。
回涪陵後,他先開館子,後經營超市,現在女兒也大了在外打工,日子越過越好,可他總開心不起來:『我老在想,我走後,瞿姐肯定幫我背了黑鍋。』
劉其林每天想的都是找到瞿姐,跟她說『謝謝』和『對不起』。
再次到重慶城,已是1993年。劉其林來到中華路,可以前的中華食店已經不在了,沒人知道瞿桂芳這個人。
不久,劉其林再次到重慶辦事,他又來到中華路,這兒已成了一片廢墟……
2003年,他來到重慶城,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以前的同事,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瞿桂芳下落,只說單位垮了,人員都分散了。
代中學說,丈夫經常唉聲嘆氣,成天在她耳邊說這事,近些年越來越頻繁,『我理解他的心情,也支持他。』
時隔25年
他們終於又見面
無奈之下,近日,他求助重慶晚報。
3月2日,重慶晚報記者通過民生飲食有限責任公司,輾轉打聽到瞿桂芳下落。
3月5日中午,劉其林專程坐火車抵達主城和瞿姐會面。他隨身帶的,是一大包香腸和一些涪陵名特小吃。瞿桂芳到火車站迎接。
『謝謝瞿姐,對不起。』一看到瞿桂芳,劉其林眼淚就湧了出來。
『快說說當時你為啥突然走了,我們都擔心你,以為你家裡出了事。』一見面,瞿姐就問。
『沒事就好。』聽了劉其林的解釋,瞿姐放心了。
原來,下崗後,瞿桂芳就和很多同事失去聯系,這麼多年,她也時時牽掛著劉其林:『當初我就覺得他挺需要幫助的,其實我為他做的一切,根本就不值一提,沒想到他這麼重情誼。』瞿桂芳說,這次見面讓他們都多了一個親人,以後會常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