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3月13日,日本東北地區地震和海嘯過後,救援隊實施救援,一具遇難者的遺體在障礙物中被發現,救援隊試圖將遺體拉出。 |
9級強震遠超建築抗震設防
抗震專家周福霖表示:即使防震水平很高的日本房屋也無法在強震和海嘯前做到屹立不倒
『日本的民居大部分是木結構,抗震性能較好。』『據我了解,日本建築在隔震、減震方面幾乎可以說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盡管此次日本大地震超過了日本建築的抗震設防,但日本一直以來的高設防標准、高警惕意識還是有效地減少了生命、財產損失。
民居多是木結構抗震性能較好
多位在日本的留學生告訴記者,強震來臨時,只見眼前的高樓大廈左右搖晃,仿佛在『跳舞』。但強震過後一看,不僅房屋未垮塌,甚至連大的裂縫都沒有。有的在日留學生反映,一些高層建築連玻璃都沒碎。
是因為日本建築質量特別好嗎?周福霖院士介紹,日本的房屋抗震性能好與其房屋結構有關。『抗震性能最好的是鋼結構房屋,其次是木結構房屋,再次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而日本的民居大多正是木結構。周福霖指出,木結構是一種柔性結構。在房屋承受地震作用引起的晃動時,木結構可以更好地釋放力量。因此木結構房屋更不容易散開和松動。『比如我國的一些古老的木塔,遇到強震也不容易倒塌,是因為其采用的是木結構。』
高樓多用鋼結構
抗地震性能最好
周福霖介紹,抗震性能最好的鋼結構在日本新建的建築中也被廣泛采用。
『鋼結構建築的好處是建造的速度快,因為可以吊裝;美中不足的是造價貴,平均比鋼筋混凝土結構要貴出30%到50%。』周福霖談到,戰後日本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建造高樓用鋼結構最省時。另一方面,日本的勞動力報酬較高,也就是俗話說的『人工貴』,可以吊裝的鋼結構能節約人手。
因此,除了老民居外,日本後來新建的高樓多采用鋼結構,或者鋼筋混凝土結構。『但他們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的比例比較大。』周福霖說,目前國內一些大城市的新建高樓也逐步開始采用鋼結構。記者了解到,廣州新電視塔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外筒均采用了鋼結構。
日本強震深觀察
4000~5000棟樓房采用了隔震、減震技術
周福霖及其團隊一直以來鑽研的『結構隔震減震技術』早已投入應用,事實證明可謂『有效又不貴』。簡單來說,就是在建築物底部安裝橡膠彈性墊或摩擦滑動承重座等抗震緩衝裝置。該技術經過臺灣海峽7.3級地震和雲南武定6.5級地震的考驗,相比傳統抗震房屋的激烈晃動、屋內人站立不穩、懸掛物搖擺,采用這一新技術的抗震房屋中人們則幾乎沒有震感。
周福霖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世界最好的隔震技術,可使建築物安全性最多可提高十幾倍,震感減少90%以上。』只需增加5%~10%左右的建築造價,就可提高建築物的安全性4~6倍。
『在建築隔震、減震方面,日本是做得最好的。』周福霖介紹,據他了解,目前日本有4000~5000棟樓房采用了隔震、減震技術,最高可應用在50層的高樓上。『且日本近年來新建的、60米以上的房屋基本都采用了隔震、減震技術。』
地震中很多房屋是被海嘯吞沒的
既然日本是全世界建築防震做得最好的國家,是否意味著日本的建築可以在大地震中屹立不倒呢?答案是否定的。據了解,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震級為裡氏7.3級,當時已經重創日本。當年,日本頒布了建築防震標准《建築基准法》,規定高層建築必須能夠抵御裡氏7級以上的地震。
而此次日本東北地區大地震的震級裡氏9.0已經明顯超過了日本建築的抗震設防。據報道,日本氣象廳稱,此次地震的能量釋放大約相當於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時的1000倍之多。也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日本氣象部門將震級調整為裡氏9.0級,成為世界觀測史上最高級別。周福霖表示,即使建築防震水平高如日本,在這樣強烈的地震面前也無法做到房屋不倒塌。
但周福霖觀察到,此次地震中很多房屋並非被震垮,而是被海嘯吞沒。他談到,加強建築防震只是減少生命、財產損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鏈接
日本立法規定:
高層建築必須抵御7級以上地震
早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時必須計算防震程度。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重創日本。當年,日本頒布了建築防震標准《建築基准法》。《基准法》規定,高層建築必須能夠抵御裡氏7級以上的強烈地震。一個建築工程為獲得開工許可,除了設計、施工圖紙等文件外,還必須提交建築抗震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