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仙臺市民在超市門口排隊購買日用品。
酒店、賓館等公共場所早已經停業,超市、書店等各類服務性場所也都關門,市內許多賓館成了災民臨時救濟品發放點。記者了解得知,仙臺市的外來人員和災民可以到臨時開放的避難場館(公共體育館、學校體育館、政府大樓內)休息過夜,但食物無法得到保證。
14日清晨6時30分,記者進入仙臺市泉區區政府大樓,這裡已經成為一個臨時的避難點,十多位災民在這裡暫時生活。他們在地上放塊塑料布,然後鋪上毛毯過夜。
此前半小時,供水局在區政府門前派發少量飲用水。記者看到不少市民提著各種器皿來裝水,不到一個小時,兩大袋飲水就被分光。
看到記者在采訪,當地工作人員提醒我們,在采訪時鏡頭不要對准災民的臉。『因為他們家園被毀,心裡夠難受了。』
在日本期間,所有媒體都約定俗成地沒有直接把鏡頭對准災民或屍體的臉部,大家都默默地遵守人性化的准則。
在市區一處大型的超市前,記者見到數百米長的購物人龍。這些排隊的仙臺市民,有老有少,不少人坐在地上,身上裹著厚厚的毛毯。家庭主婦莊司夫人告訴記者,她從凌晨5時就來到這裡了。『有人在凌晨4時就來排隊。我們現在最缺的是食物、飲水等日用品。』她告訴記者,『我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4歲,一個5歲。』當記者問她,是否擔心核輻射的危險時,她無奈地回答:『我們也擔心核輻射,但是沒有汽油,車子動不了,現在想走也走不出去。比起核危機,我想我們現在最缺的是吃的和用的。』
超市內,許多貨架上都是空空如也,每個人只能限量購買日用品。記者采訪期間,不斷有工作人員出來通知排隊的市民,什麼東西又賣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