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者:避難設施內的生存條件如何?
申海生:硐室有100多平方米,80多個人坐在排椅上並不擁擠。硐室裡為我們每人每天准備了一個食物盒,裡面有壓縮餅乾、能量棒、營養液、純淨水等。硐室兩頭小艙內的馬桶收儲了礦工的排泄物。
因為模擬災變場景,我們分成四組輪流睡覺,休息得還算不錯。排椅和防靜電的硐室絕緣膠質地板都可以躺,一點都不冷。我們有時會下棋、打牌、看雜志,還可以通過通訊設備與地面視頻對話。
記者:試驗取得的效果怎樣?
韓強(潞安集團常村礦總工程師):這次試驗成功驗證了避難硐室內供氧系統運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檢測了各類設備儀器的運行狀態和環境參數,可以說取得了成功。
雖然試驗進行順利,但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改進。例如,為了保證良好的隔熱性,硐室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岩壁使用了隔熱填充材料,但這就造成硐室的散熱有些不好。我們將對系統加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