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官沒有終身制,但爲人民服務可以終身制。幹工作既要實事求是,又要與時俱進。”雖然已經卸任華西村黨委書記等職務多年,今年84歲的“天下第一村”老書記吳仁寶依然奮鬥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他說:“只要願意幹,華西村任何人都可以爲村民服務到底。”
吳仁寶是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的原黨委書記。幾十年來,他帶領華西農民堅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具有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從昔日人人窮得沒飯吃,到今天家家住別墅、戶戶有汽車、人均存款超百萬,華西村成爲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村”和聞名海內外的人間天堂,創造了中國農村多項“第一”,吳仁寶也成爲“中國農民第一人”。
現在,這位與時俱進的耄耋老人仍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只要不出差,每天上午十點半,吳仁寶總是雷打不動地準時出現在華西村的民族宮,爲前來華西村旅遊、參觀和學習的人作關於華西村發展歷程和他個人思想的報告。他說:“我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痛。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我是信仰共產黨的。無論任何時候,我都堅信一點,共產黨是要爲大多數人民謀幸福的。什麼是社會主義呢?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
正是憑着這個信念,吳仁寶帶領村民創建了今天的“天下第一村”。現在,華西村有個“土標準”:社會主義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可觸可及的,是讓人民真正幸福。
華西村的建設成就使吳仁寶多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黨代表。他說:“實事求是使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自己,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華西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上個世紀末,華西村以雄厚的集體經濟爲後盾,先後成爲中國第一個“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汽車村”、“別墅村”,華西人成爲中國最富裕的農民。
在吳仁寶的構想和上級的支持下,周邊村與華西村聯合建立了大華西村。從2001年開始,一批又一批村子以百分之百的簽字同意先後併入華西。到2004年,華西已由原來的面積0.96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擴展到方圓30多平方公里,下轄16個村,人口3.5萬。如今走進大華西,人們看到的是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壯觀景象:山北一望無際的田野是“糧倉”,山南鱗次櫛比的工廠是“錢莊”,中間鳥語花香的別墅是“天堂”。
一直對生活充滿着自信和希望的吳仁寶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播種機”,他渴望着把社會主義幸福生活的種子播撒到更多農民的心裏,播撒到更廣大的土地。他曾先後出省建立了“黑龍江華西村”和“寧夏華西村”,這兩個村的村民收入增長了4倍。還爲中西部20多個省、區舉辦100多期培訓班,智力扶貧帶動10萬人脫貧致富。2006年開始,他還每年邀請全國1萬名農村黨支部書記舉辦交流學習班,分期分批,爲期5年。學習交流的目的,他概括了一句話:“村幫村,戶幫戶,核心建好黨支部,最終實現全國富!”
“今年是建黨90週年,也是華西建村50週年。”吳仁寶告訴記者,現在,華西的“空中新農村”大樓即將竣工,既發展了經濟,又節約了土地。“目前,已經有一些國外的知名企業主動上門,希望把駐中國辦事處設在華西村的新大樓裏。除了華西人自用,海內外衆多的遊客還可來參觀旅遊,看看農民的新生活。”
多年來,吳仁寶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如果按8小時計算,他已經工作了100年。他說:“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理想,我們一生中可能不會實現,但我們可用一生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