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舉牌哥』在廣州東山口地鐵站打出橫幅,呼吁市民支持其觀點,這幅照片在網絡上流傳甚廣。 |
廣州16中高一學生陳逸華在地鐵站『舉牌』收集市民簽名,反對花近1億元進行地鐵一號線統一化改造,此事終獲成效。在輿論推動下,地鐵公司三度回應並改變初衷。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特別指出,陳逸華身上體現出的公民意識讓人敬佩。
這樣『過激』的學生及其舉動,卻並未被校方『會商』,家長還很認同他的想法,學校和老師也給予寬容和鼓勵——『老師希望我保護好自己,免受傷害,還希望我多點思考。』沒有公民意識和公民教育意識的家長與學校,絕對不會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學生。
從小到大,我們的各類教育一味教育子女、學生和國民『聽話』。所謂『乖』,不過是老老實實聽大人的話,聽老師的話,聽『權威』的話。這樣的人無非就是一個沒有主見或麻木的有奴性的人和臣民。
公民是現代社會和國家最需要的人。沒有大量知法、守法且能護法的合格公民,社會和國家的財富就會被少數特權者和利益集團瓜分,普遍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福祉也會被他們破壞殆盡。公共權力沒有約束和制衡,普羅大眾的積怨會最終釀成社會的劇烈衝突與對抗,改革與發展來之不易的成果也勢必難保。只有人人都成為合格公民並且積極主動,纔是確保社會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唯一正途。
公民的養成,雖然家庭和社會同樣重要,但最主要的地方在學校,因為學校有能專門進行系統的公民教育的專職教師。美國哲學家杜威早在上世紀初就指出,我們應該把學校改造成『一個小型的社會,一個雛形的社會』,『使得每個學校都成為一種雛形的社會生活,以反映大社會生活的各種類型的作業進行活動……當學校能在這樣一個小社會裡引導和訓練兒童成為社會的成員,用服務的精神熏陶他,並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導的工具,我們將有一個有價值的、可愛的、和諧的大社會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證。』誠哉斯言!
溫家寶總理5月3日同首都各界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談,他提出希望——青年要善於獨立思考,從年輕時就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學會判斷事物的真偽;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確判斷;還要勇於創新,不墨守成規。此前,他在吉隆坡會見中國駐馬來西亞使館工作人員、中資機構、華僑和留學生代表時也指出,一個13億人的國家,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獨立思考和有創造精神,那麼這個國家任何力量都打不敗。是的,只有大量公民,纔能承擔國家強盛的重任。
我們的教育應該大力培育公民。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一早就以民主的親子關系熏陶子女;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該始終以民主的師生關系熏陶學生,並通過系統的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公民的知識、意識和實踐能力。在社會教育中,大眾傳媒、文化機構、非政府組織應大力傳播公民的知識、宣傳公民的典范、提供公民教育和公民實踐的機會與場所。這三方面應該積極配合,纔能協力培育好公民。當成千上萬個公民通過教育培育出來時,我們的社會和國家纔能有價值、可愛、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