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棟沒有任何報建手續的違章建築,卻因有關部門監管不力、一拖再拖之下拔地而起,一蓋就是19層。日前,這座位於海口鬧市區的違章建築『富景苑』被曝發生傾斜,被市民戲稱為『樓歪歪』,危及周邊群眾安全。
海口近年來不斷加大力度打擊違建,掀起多輪『打違』風暴,『富景苑』緣何還能在執法部門的眼皮子底下『成長』起來?海口如何纔能突破『邊打邊建、越打越高』的違建怪圈?如何纔能做到早發現、早制止?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違章建築威脅安全近日海口一些市民反映,位於該市龍昆南路19層的高樓『富景苑』是一棟沒有任何報建手續的違章建築,由於沒有做好地基工程匆忙上馬,導致項目建成後出現沈降和傾斜,如今已經成了一座『斜塔』,並因此和毗鄰工地發生糾紛,雙方互相指責。
據毗鄰工地——和信廣場施工方提供的檢測報告稱,經測量,『富景苑』的最大傾斜值已達10多公分,威脅到了周邊建築和居民的安全。
記者6月1日來到『富景苑』所在的海口市龍昆南路繁華路段,費了一番周折纔從龍泉家園小區旁邊的一條異常狹窄的小路走近這棟19層建築。從外觀上看,這幢建築除了在外立面上標有『富景苑』的名稱外,和周邊其他建築並無什麼不同之處,由於其混雜於兩個較大的居民小區龍泉家園和耀江花園的幾幢建築之中,從遠處看甚至以為它是龍泉家園或耀江花園的一部分。
住在龍泉花園的市民翁女士說,『富景苑』和龍泉花園僅有一個圍牆之隔,她現在很擔心自己的安全,一旦違建的樓房倒塌,整個小區的居民和她所在的樓的地基都會受到影響。
『和信廣場』項目位於『富景苑』南側,據一姓蔡的項目負責人介紹,『富景苑』比『和信廣場』項目先開工,在今年2月份,『和信廣場』項目承建商進場施工,做基礎工程勘測時,施工人員發現『富景苑』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沈降和傾斜,於是立即委托海南航達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監測單位介入進行調查。
最終,監測報告表明在『和信廣場』項目進行基坑支護施工前,『富景苑』項目已發生一定程度的沈降和傾斜,而且呈現出擴大的趨勢。2011年4月26日,經監測單位與基坑支護施工單位現場測量,『富景苑』項目南向傾斜值最大已達120mm。4月29日,經再次測量,富景苑向南傾斜平均值103.71mm,向東傾斜平均值26.5mm。
記者在『富景苑』樓下看到,緊貼著這棟樓盤東側還有一棟6層高的小樓,裡邊住滿了住戶。與這棟小樓的輪廓相比,憑肉眼觀測,的確可以看出『富景苑』有略微的傾斜。
違建如此難拆記者從『富景苑』所在的海口市龍華區城管局獲悉,『富景苑』沒有任何報建手續,確系違章建築,並於2010年6月12日開工建設。城管部門最早於2010年6月24日接到舉報到現場進行檢查,6月25日正式立案調查,並於當年8月10日下發《拆除決定書》,責令當事人15日內自行拆除該違法建築。但是到今年6月,拆除通知已下達將近一年,卻沒有任何主管部門對這棟違章建築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制止。
『富景苑』旁邊的小區龍泉花園保安告訴記者,從去年『富景苑』開始建設以來,就見過沒有城管部門的人員前來調查情況,眼見著19層的高樓就這麼建起來了。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富景苑』的承建方在獲悉『和信廣場』施工方指責其樓體傾斜後,明知自己是違建,卻絲毫不擔心自己『一遭被曝,繼而被拆』,反而就樓體沈降、傾斜的原因與鄰居『和信廣場』打起了『嘴架』。
『富景苑』工程承包商曾姓負責人說,針對『和信廣場』一方的指責,他們已經委托了廣州市一家鑒定公司對樓體是否傾斜進行鑒定,檢驗報告要到6月份纔出來。曾先生認為,『富景苑』在建設之初,就曾委托專業機構對建築用地的地質構造進行過勘測,並據此做出工程設計及施工要求,也一直按照施工規范進行建設,完工後並沒有發生沈降或傾斜。如今沈降和傾斜的原因,是『和信廣場』項目方不顧『富景苑』樓體安全,進行北側錨索施工時,拉錨索導致地基松動造成的。
海口市龍華區城管局副局長車德孝說,自去年8月起該局就不斷組織力量來阻止其違建,沒能拆除,一直拖到現在。而龍華區城管局工作人員殷舉勝則稱,去年8月以來城管執法大隊多次查扣施工方建築材料,但一直未能阻止『富景苑』一層一層蓋起來。
『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施工方等人一走就偷偷搶建,我們的執法力量也比較薄弱。』殷舉勝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制止違建要從源頭抓起據了解,海口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五大工程』辦公室於6月2日對『富景苑』下發《緊急拆除公告》,要求違建業主自公告下發後7日內進行自拆,逾期由轄區政府拆除。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早在2009年6月,海口市就展開聲勢浩大的拆除違建『鐵錘行動』,規定要求『對不聽制止、仍繼續搶建的工地,在發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時起72小時內,組織對新建的建築實施拆除。』
然而,海口的違章建築卻『越打越多,越打越高』。多宗高層違建在動工之初就被城管部門發現,但僅限於口頭和書面執法,下份通知了事,沒有強制性的法律行動。
海口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執法監督處處長何啟英直言,執法部門查處態度不夠堅決。『最主要的問題是監管不力纔造成了目前這種狀況。現在是各部門協同查處違法建築,停水停電沒做到,混凝土材料又供應上來,加上城管執法不嚴,都是造成這個違法建築長快長高的原因。』
海南大學中國現代經濟理論研究所所長王毅武說,違建如果不早打擊、早制止,就會造成今後要下大力氣去大量拆除這些違章建築,不僅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也容易引發社會問題,此外還有噪音污染、粉塵污染、垃圾污染等社會危害。
王毅武認為,從制止違建的源頭來看,必須加強執法部門的執法監管能力,強化政府部門作為行政管理者的公共服務意識。他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必須加強剛性執法,防止『走過場』『擺樣子』;二是要強化官員違紀不作為的追究力度,對於連帶的相關責任人也要同時追究,以增強官員的作為意識;三是要建立起政府向民眾道歉的制度,政府出現重大決策失誤或不作為行為時,必須向公眾公開解釋,接受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