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姜昕
在竇唯面前,天後也是小女人
『我不是藝人,我是創作者』
『王菲唱歌確實不錯,但我沒興趣關注,她的成功跟曾經在搖滾圈內待過有關』
『我感受到的搖滾圈很乾淨,不是一幫街頭混混』
提到姜昕,不少人還是揪住她是『竇唯前女友、王菲前情敵』這個標簽不放。其實,作為創作型搖滾女歌手,她的音樂、寫作同樣也值得關注。這位因愛上搖滾歌手而從大學退學走上歌唱道路的北京女孩,至今發行《花開不敗》、《我不是隨便的花朵》、《純粹》等優質專輯,擁有一批死忠音樂聽眾。
如今,這位生活在『滾圈』核心的女歌手,又當起作家,出版其自傳體小說《長發飛揚的日子》。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遠赴哈爾濱,獨家面對面采訪姜昕,她也首次敞開心扉,暢聊往事。對一向閉口不談的與竇唯、王菲的糾結往事,也態度坦誠,沒有刻意避開。
【關於小說】
記錄絕望,王朔也在推薦
(《長發飛揚的日子》記錄了當年一起因夢想堅持的苦樂年華。除此之外,姜昕與竇唯、王菲之間當年的愛情『戰爭』,在書中也依稀可辨。
但她並沒有糾結於是非對錯,而是以一種豁達清醒的態度,講述那段絕版已久的愛情故事。該小說曾在網上連載,受到網友追捧。書出版後,在豆瓣網獲得罕見的高分好評。王朔、綿綿、鄭鈞、許巍、汪峰、張楚、何勇、大仙等好友紛紛力挺。)
華西都市報:你是歌手,寫這本小說的契機是什麼?你講的是內地搖滾圈的事,有沒有人對號入座,他們看到反應如何?
姜昕:這本書因絕望而寫。1999年,我跟第三個男朋友分手,唱片沒有著落,跟朋友也有誤會,經濟陷入危機,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於是就想到用文字將之前那些飛揚燦爛的日子記錄下來,為後半生取暖。沒想到寫完後,我反而豁達了。何勇、張楚、張炬等人都被我寫進去了。何勇還提前跟我打招呼:『別把我寫太壞了啊!呵呵。』他們看了覺得寫得還行,至少沒有人找我『投訴』。至於竇唯有沒有看到,我還不知道。
華西都市報:你一再強調,這不是自傳。但很容易就能判斷出,與你的現實生活有諸多對
照之處,尤其是當年你和竇唯、王菲的那段往事。你覺得呢?
姜昕:我非常不喜歡讀者以挖八卦的心態看我的書。我寫這本小說的目的,絕不僅僅寫那段愛情,而是紀念那一整段青春歲月。當然,有些片段會源於我的生活。說穿了吧,就算會有呈現,也應該不是什麼新聞了吧。
華西都市報:聽說你這本書,受到王朔的肯定和鼓勵?
姜昕:王朔是我最尊重和喜歡的作家。我和他並不熟,但我就特想他能看看我的小說,於是就將全文打印下來送給他看,結果第二天我們倆就通電話聊了四個小時。他誇我是少有的真誠寫作者,還提到一些書中讓他感動的細節。王朔的鼓勵給了我繼續寫作下去的信心。接下來我打算還要寫兩部小說,組成『紅、白、藍青春三部曲。』
【關於愛情】
繞不過的王菲、竇唯
(女作家綿綿在該書序中這樣說姜昕,『她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來應付她的那些惹是生非的愛情。否則她會有更多的唱片出來。不過對此她一點都不後悔。……她被很多搖滾樂手愛過,她也真實地愛過他們。』聊到愛情,自然躲不過她與竇唯、王菲的那段過往。)
華西都市報:不少人覺得你跟王菲的氣質很像,你自己覺得呢?你現在跟高原是很好的朋友,跟王菲有來往嗎?
姜昕:我自己不覺得。不過有朋友這麼說過,比如高原,有一次她給我拍照,就說:『你跟她(王菲),氣質越來越像了!』我跟高原是好朋友,但是跟王菲沒來往。我記得我倆僅有的一次對話,還是當年以情敵的狀態:『他愛你嗎?當然,不然怎麼可能在一起;可是他對我也是這麼說的。』
華西都市報:王菲的復出演唱會很火,你關注了嗎?
姜昕:她的演唱會我還真沒有關注,這不是刻意的,因為我的興趣真不在流行音樂。雖然我們是曾經的情敵,但是現在我都想開了,愛情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客觀來講,王菲唱歌確實不錯。不過我認為,王菲之所以能有這麼大名氣,除了她自身的條件優秀之外,也
跟香港一流的藝人包裝推廣有關。還有,王菲氣質和音樂在香港顯得很獨特,這跟她曾在北京搖滾圈裡待過也有關系。我覺得,她的成功在於將兩地的優點很好地融合起來。
華西都市報:竇唯和你現在都還在做音樂,會考慮跟竇唯在音樂上合作嗎?
姜昕:如果有機會,當然願意跟他合作。而且我們現在是朋友,見面都很自然打招呼。但是我也不可能跟他常聯系,我畢竟是有老公的人,跟他常聯系,算什麼事啊。不過竇唯跟我老公是哥們。前段時間,他還找我老公借鼓槌。
華西都市報:你好像特別反感人家問你關於王菲、竇唯的那段往事?
姜昕:因為我覺得那些事情早就過去了。媒體追著我問了十幾年,好像我除了是竇唯前女友、王菲前情敵之外,沒有其他存在的價值一樣,這對我的創作太不尊重了。
【關於成名】
曾被黃霑邀去與王菲『火拼』
以我當時的年紀,愛情大過天,戀愛給我的生命帶來的充實,不比事業的大紅大紫少啊。
華西都市報:不少人說你的氣質跟王菲很像,而且你唱歌也不差,有沒有人找到你,說要包裝你?
姜昕:還真有。大概是1993年左右,有天我在酒吧裡唱完歌,有人跟我說,外面有個叫黃霑的老頭想跟我聊聊。見面後黃霑對我說,他看了我的演出,特別想帶我去香港發展,給我出唱片、演電影。他還給我6千港幣,讓我錄小樣寄給他。他還把小樣給了羅大佑聽,羅大佑評價說:這個女孩的聲音很特別。更有意思的是,黃霑還問我:『你知不知道有個北京女孩王靖雯在香港很火?我聽了簡直哭笑不得。當得知我們之間的關系後,他非常驚訝,透露說他其實就看中我身上的氣質,想帶我去香港跟王靖雯「火拼」的。哈哈。太神奇了!』
華西都市報:你並沒有去香港發展,而是選擇了留在北京搖滾圈。為什麼?
姜昕:等了半年,看我沒動靜,黃霑又親自來北京找我談。我和何勇等一幫搖滾圈的朋友去機場接他,開著敞篷的破車,還故意開得很瘋狂,晃得黃霑直叫:「小兄弟,慢點開慢點開!』那幫哥們根本不聽他的!黃霑還當場拿一個電影的主題歌譜讓我唱,結果我那幫哥們直接就說:『這譜子太爛了!要唱可以,我們得重新寫。』當時我們沒少擠兌黃霑。黃霑只能很無奈表示不願再勉強我,『姜昕,你天生屬於北京,你的命運在搖滾圈。』
華西都市報:如果你去香港發展,沒准真的就大紅大紫了,比如成為像王菲那樣的天後級人物了。現在想想會後悔嗎?
姜昕:當時我們那樣對黃霑,確實有點年少輕狂。不過沒去香港發展,我倒是一點不後悔。首先,當時我的愛情正處於死磕的關鍵時期,我要搶救我的愛情,大紅大紫固然有它的吸引力,但是以我當時的年紀,愛情大過天,戀愛給我的生命帶來的充實,不比事業的大紅大紫少啊。第二,我非常確定自己不適合那種明星包裝模式。讓別人規定我穿什麼衣服,唱什麼歌,甚至怎麼講話,對我來講,是不可接受的。
華西都市報:在很多人眼裡,知名度高低是一個演藝圈人的硬標准。名利對你沒有一點吸引力嗎?
姜昕:其實很多人有個誤解,覺得只要是唱歌,就都是藝人。其實,搖滾與流行音樂,完全是兩個圈子。我的音樂不是娛樂產品,我不認為自己是明星或藝人。我是一個創作者,唱歌是內心表達需要。有知音,當然很好,如果沒有,也沒關系。大紅大紫並不是成功的唯一標准。當然,如能在不違背我的個性條件下,我也希望更有錢,那樣我就可以開唱片公司,幫張楚、何勇這些哥們出唱片,絕對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好好打磨,好好宣傳,絕對不讓哥們兒糾結。
【關於朋友】
張楚、何勇他們不是『混混』
(很多人不再做音樂了,丁薇做了評委,艾敬去了外國。姜昕的朋友們現在都在乾什麼呢?)
華西都市報:你曾說這本書是為了給搖滾圈正名。你眼中的北京搖滾圈是怎樣的一群人?
姜昕:在大部分人眼裡,一提到搖滾圈,就聯想到吸毒、談戀愛很隨便等。其實這是誤解。這麼多年,至少我感受到這個圈子很乾淨,而不是一幫街頭混混。像張楚、何勇、常寬等,都是一群理想主義者:認真地愛,做純粹的音樂,不輕易向商業妥協,注重精神生活。
華西都市報:你現在還在做音樂,為什麼給很多人的感覺是,你們這批人出唱片的速度很慢?是創作力減退嗎?
姜昕:我們那一批女搖滾歌手,確實很多人不再做音樂了,丁薇做了評委,艾敬去了外國。我算是死磕到現在還在出唱片的,只要我對生活還有激情,我會一直唱下去。
華西都市報:如果一個歌手幾年都不出一張唱片,經濟來源怎麼保證?
姜昕:可以接受邀請去演出啊,像張楚、何勇他們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差不多一場能達到10萬左右吧。基本的生活是不愁的。況且他們對物質生活要求也不高。華西都市報記者張傑哈爾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