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帥府黃世明 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6月
1919年,張學良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學習。
張作霖為官的第一張照片。
黃世明40年心血之作《大帥府》出版,揭秘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少年時期便很『張狂』
近日,長江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長篇小說作家黃世明40年心血之作《大帥府》。大帥府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官邸和私宅,也是上演兩代東北王恩怨往事和北洋時期歷史風雲的舞臺。作者收集到大帥府眾多獨家資料,其精彩程度堪比榮國府,被譽為一部民國東北版《紅樓夢》。新書上架之際,黃世明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與眾多描寫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作品不同,《大帥府》著眼於大帥府院內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揭開張氏父子兩代東北王發生在大帥府內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專題采寫及圖片翻拍 記者吳波
還原大帥府裡
每個人的本真面目
大帥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張作霖及其兒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在沈陽人的心目中,張作霖、張學良已經不再是寫在教科書中的作古的歷史名人,更是沈陽一段時期的歷史文化印記。作為一位在沈陽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歷史小說作家,沈陽大帥府博物館、張學良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黃世明對大帥府傾注了無數心血,40年如一日始終沈浸在對大帥府的歷史探究中。
曾經寫作過兩部歷史小說《關東過客》、《生死柳條邊》的黃世明,通過生動的語言、細節巧妙地再現歷史的原貌。該部小說將大帥府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回歸到歷史的本來面目,從人性的本體出發,從情欲、生活起居到人性的多面、人物性格的善變、善良和狡詐的雙重性做了全面的揭示和解讀。作品在描寫張作霖的時候,一方面著力表現他極其奸詐、殘暴的一面,另一方面表現他作為一家之主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品也揭秘了張氏家族眾多的史實和生活趣事,在大帥府的牆內世界,在這個用石牆圈出來的世界中,就如同一個濃縮的社會,府中每個人所發出的信息和發生的事件都是社會的剪影,國恨家仇在這裡淋漓畢現。從這裡能看到當時社會的市井風俗和生活習慣,再現當年東北在動亂之餘,偏安一隅的府邸生活場景和人物感情糾葛。書中首次詳細披露了張氏父子與十二個有故事的女人往來的全部細節。
日本侵略東北,張學良沒有做抵抗,史學界對這個事件一直持不同觀點。本書也生動描繪了『9·18事變』時的真相,還原了當時的歷史事實。1931年,9月18日,張學良正在北平出席『東北軍入關助蔣打勝中原大戰一周年』紀念活動,在前門外中和戲院觀賞梅蘭芳的演出時,小日本開始發動了對東北軍的攻擊,當張學良知道這件事的時候,無不沈痛而又無奈地說:『沒想到小日本真的下手了。』
對話黃世明——
歷史給張學良的時間太少
廣州日報:作為一個對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有深入研究的人,您的描寫與一般人眼中的張氏父子有什麼不同?您是怎麼把他們寫得如此有血有肉的?
黃世明:首先我把他們當人寫,而不是什麼傳奇人物,他們在外邊是什麼我不管,在家裡就是父親、丈夫和兒子,爸爸對兒子應該怎麼樣,兒子對爸爸應該怎麼樣就怎麼寫,在我眼裡,他們與我熟悉的街坊鄰居沒什麼兩樣。
廣州日報:為什麼稱這本書為民國東北版《紅樓夢》?比照《紅樓夢》,《大帥府》與其有什麼相似之處嗎?又有什麼不同?
黃世明:這只是個類比,《紅樓夢》的藝術成就不可企及。二者間表象很相似,一個大帥府,一個榮國府,一個賈老太太,一個張老太爺,一個賈寶玉,一個張學良,《紅樓夢》裡有十二金釵,大帥府裡有十二個難說幸福的女人。《紅樓夢》表現的是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大帥府表現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北如何在外敵的蓄謀下,從繁榮走向沒落,大帥府展開的是東北的歷史畫卷,也是近代中國的一幅畫卷。
廣州日報:有一種說法是,張學良與張作霖不能比,張作霖是創業型,張學良是敗家型的,張作霖雄纔大略,張學良是花花公子,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黃世明:這個問題三兩句說不清。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歷史給張學良的表現時間太少了,我曾經在講座中說過一句話,如果沒有九一八,沈陽人也許在三十年代就坐上地鐵了。
秘聞:張學良的第一個女人是表嫂
黃世明告訴記者,當時的少帥張學良風流倜儻,媒體報道過關於他與諸多美女的韻事,但很多讀者不知道,張學良的第一個女人竟然是比他大10歲的表嫂。
黃世明說:『表嫂大張學良10歲,姓林,叫了一個挺不好記的名字。多年後,張學良認識了林徽因,纔想起表嫂好像也叫林什麼因。張學良與表嫂的情分緣自一把香蕉。那時候的奉天,沒有幾個人見過香蕉。趙爾巽擔任總督時,家人在垃圾桶裡扔了一堆香蕉皮,引得好事之徒像狗發現了骨頭一樣紛至沓來。』
香蕉進張家時,張家當時住在南下窪子(今大帥府西),緊挨著城牆,過去是清道臺榮厚的公館。幾天後,張學良到表嫂家還禮。張作霖這一生最不願意欠的就是人情,受了誰的禮,承了誰的恩,以後總要想辦法還上。正巧,吳俊昇從吉林回來,帶了十幾瓶人參膏,張作霖便讓張學良給表嫂送幾瓶去。這纔有了張學良與表嫂的單獨見面。
根據書中描述:『表嫂坐到張學良身邊,你知道紀曉嵐嗎?就是清代大纔子紀曉嵐?張學良點點頭,知道,先生講過。表嫂說,紀曉嵐說過一句話,生我的,我不敢,我生的,我不忍,其餘的,大可不必忌諱,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張學良看了表嫂一眼,我不明白。表嫂把嘴貼到張學良的耳朵上,幽幽地說,你還小,不過,你很快就會明白的。表嫂向張學良輕輕吹來一口氣,張學良只覺得身子一陣酥軟,不由自主地想往後倒,表嫂手腕一翻,兜住張學良纖細的脖子,隨手關了電燈……從拿著參膏進門,到表嫂關了電燈,前後不過二十分鍾,張學良就懵懵懂懂地跌倒在表嫂的白紗裙下。那一年,張學良只有十三歲。』
評彈:老帥對少帥的教育很成功
拿到黃世明的《大帥府》,本來以為是一部野史,而且會叨叨於張氏的女人緣的戲說中。誰讓張學良最後總滿不在乎地說『平生愛女人』呢?所以出版社也鉚足了勁大打女人牌,如所謂『東北紅樓夢』,這一抬舉讓經典的紅樓受了褻瀆,在心裡就有了疙疙瘩瘩的感受。張氏父子本身的故事就夠精彩了,不需要去找張虎皮來橕場吧。
小說慢慢看將下去,看下來還是驚奇。那一段張學良最張狂無忌的少年時代,讓人直驚,難怪這小子能鬧出個西安事變。12歲因母親去世纔回到奉天父親身邊的張學良,迅速脫離新民小縣城甫進奉天城的不安和惶恐,和馮庸開始了一段兩個頑劣少年鬧學堂,甚至大鬧奉天城的張狂故事。老師被趕走了一個又一個,奉天城頭的拉風,沈陽故宮的擅入,乃至逞能闖南滿禁地引發的日張對峙,看得人驚心動魄。這些故事都有鼻子有眼的,有當地報紙的社會新聞為證。而在父親赴京,長子當家的幾天裡,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立即將多年的家族規矩打破,弟妹們可以瘋玩了,早餐由高粱米改成了牛奶面包,還速學了一套刮胡本事,在父親面前獻寶,這點故事卻是曾在史料中看過的。所以,此書自命為歷史小說,所言不虛,有根有據之外,確又不濫情,不招搖,文字還穩得很,倒是好看了。
張作霖的故事我沒有認真看過,這書裡沒有直接寫他的發跡史,已坐穩一片江山的張作霖此時不需要直接去做壞事了。但書中有好多處透著他的精明、賭性和殘酷,張作霖的好多故事,讓我想起《世紀行過》中的那個畫面:在講老帥的威嚴時(他對黑龍江督軍吳俊昇發脾氣指責他怎麼給小孩子那麼多壓歲錢),張學良在自己已禿頂的頭上用手作出毛發直豎的樣子,說了兩次:『頭發都豎起來了』。書裡還有一段,張學良得了賽馬第一名,回去得意洋洋,老帥存心刺激一下他,約其一起在奉天的望北樓外草場再賽,自然是父親大勝,兒子敗北,那是一段關於情勢、環境和應變的精彩教育,對兒子是醍醐灌頂。
張作霖對張學良的教育堪稱成功,既未磨滅兒子的機靈和熱血,又將兒子拉入了張家的事業中。老子英雄兒好漢,十幾歲的張學良,就穿梭於張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和北洋政府的高官中,承擔他的異乎尋常的使命。有人說張學良常識豐富,這與他的本性有關,與其父親的教育有關,與其打小就掀開了權力的遮羞布有關。所以,天性聰明而又『赤子之心比常人多一點』的少帥,走上了獨一無二的、順乎輿論民意的、亦將備受挫折然而成就完美人格的道路。一切的風光都將走向宿命,念之悵然。
(wendai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