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推出父親節親情活動後,80後的爸爸們在西安新聞網上集體熱議首個父親節,暢談初當爸爸的感覺。面對孩子,他們顛覆了傳統的嚴父形象,以一種樂觀、高調的全新角色粉墨登場。
高調『顯擺』身份
想對全世界喊『我是××爸爸』
有人說,父親是男人最溫柔的名字。而為了不愧於這一名字,父親們的成長以衰老為代價,從30歲的初為人父,到40歲的『斗智斗勇』,到50歲的嘔心瀝血,再到60歲的寂寞守候。每一階段,父親們都品盡人生苦樂。60後、70後甚至年齡更長一些的父親,他們大多比較含蓄,努力承擔著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而80後新晉『奶爸』對於自己的父親身份更願意彰顯出來,他們喜歡用『安安爸爸』、『楠楠爸爸』『××爸爸』這樣的形式定位自己。
『2007年11月9日早晨,我清楚記得自己從護士手中接過那個6斤8兩重的包裹——天吶,我當爸爸了!』這是80後小張榮昇爸爸時寫下的一句話。現在,抱著女兒在小區裡散步,取代了看書、看碟,成為他閑暇時最樂意為之的消遣。他很享受被鄰居們喊作『欣欣(女兒小名)爸爸』。對於鄰居對自己的新稱呼,小張很樂意接受。
『三個月前,我當爹了,成了「××爸爸」,聽老媽說我小時候特別愛哭,怎麼逗都不管用,老爸實在沒轍,每次只好把手指頭塞到我嘴裡,纔能讓我不哭。』網友『別學哥』在西安新聞網論壇中留言,哪曉得兒子也一樣,哭起來就沒完沒了,用盡各種絕招都不管用。只好試試老爸的絕招,將手指頭給兒子啃,『沒想到這招還真管用,看來爹也不是好當的。這時我就特別得意,想對全世界喊聲我是「××爸爸」。』
大膽表達父愛
『寶貝,爸爸親一個』常掛在嘴邊
身為80後,網絡娛樂、網絡購物等都是生活的必需品。他們打算陪著孩子一起打網絡游戲,一起寫博客。在行動上,這些80後爸爸更是把『亦兄亦友』的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自己就是看著卡通片長大的一代,當然也會陪自己的孩子一邊看,一邊傻笑,這樣的形象似乎與傳統的嚴父『絕緣』。
『我經常覺得,兒子就是我弟弟。』小於今年29歲,兒子3歲。他和妻子每天的任務就是回父母家蹭飯,並與『寄養』在那裡的兒子玩上一會兒,講講故事,有時候還和兒子搶搶玩具鬧成一團,也會為爭著吃薯片急得滿頭大汗。
事實上對於爸爸這個新稱謂,更多的人認為『哥哥爸爸』更為准確。有愛就要說出口,與孩子一起展露天然的親昵成了80後爸爸的特點。『寶貝,爸爸愛你』、『寶貝,爸爸親一個』幾乎被年輕父親們當成口頭禪掛在了嘴邊。
『朋友式的平等』也是80後爸爸急於向世人展現的標簽。80後曾經與父母爭吵時,總是怪罪於『代溝』這個詞。因此他們摒棄了『大家長』的作風,希望和孩子平等相待,更好地溝通。
80後不妨放手讓父母幫帶孩子
突然間,幾年前在父母眼中還是小孩的80後,有些已過而立之年,其中有不少已經結婚生子。80後『奶爸』表示做了父親之後壓力大了,更累了,同時也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
陝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會長宋馨表示,和上一輩人相比,初為人父的80後,會和孩子一起上網、看動畫、打游戲、吃零食、搶玩具。他們為父親這個詞賦予了許多新的內涵,親子間的關系更加親密,更加濃厚,但是作為『獨一代』的他們在教育孩子上也存在不足。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獨生子,是在長輩的寵愛中長大的,生活環境的優越性,讓他們缺乏艱苦朴素的習慣。如果他們按照這種方式再繼續教育自己的孩子,堅強、勇敢、忍讓的精神很可能會在下一代中有所缺失。
宋馨建議,80後的父親可以稍稍放手讓父母幫著一起教育孩子,這樣,父輩嚴謹、艱苦的生活態度和80後的開放、積極樂觀,共同感染孩子,讓他們更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