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武玉章的家裡擺滿了形形色色的肉石,進了他的家,仿佛要享受一頓豬肉饕餮大宴。李小永攝
??29日,河北媒體『重走張庫大道』進入第五天。在康保縣的兩天裡,采訪團拜訪了該地的一位奇石收藏牛人——武玉章。最令他得意是一塊豬肉石,他說,這塊豬肉石完全可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東坡肉石』PK,並且推測:臺北的『東坡肉石』有可能產自河北康保。
武玉章是河北康保人,今年65歲,收藏奇石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老伴兒說:『在他的心中,什麼也比不了石頭,石頭就是他的生命。不管是家裡,還是院子裡,只要有點地方就堆著石頭,家裡就像是個奇石博物館。他有事沒事總往山上跑,撿回的石頭,又以豬肉石為主。』
進了他的家,武玉章忙不迭地介紹說:『這是腰條肉,這是肘子,這是後腿肉,這塊是五花肉……看這塊肉,肉皮還有動感,活脫脫一塊剛剛出鍋的紅燒肉。』
只見案板上的盤子裡放著一塊塊形態不一的豬肉石,勞累了多半天的記者們個個垂涎欲滴,仿佛是在受主人的邀請馬上要參加一場豬肉饕餮大宴。
武玉章說,肉石的形成條件特別特殊,其不同的色層均含有不同的礦物質。而每一肌理都是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形成,因此形成的歷史條件和難度特別大,但康保縣恰恰就具備這一地質構造條件』。
他向記者介紹,2006年,自己撿回一塊石頭,是五花肉石。該石『肉』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酷似一塊新鮮五花肉。最重要的是它的品相好,連豬皮的毛孔都清晰可數。武玉章認為:『一些品相好的肉石肉皮簿厚均勻、光潔平整,布滿均勻的毛孔,皮下脂肪潔白細膩,如玉凝脂,瘦肉部分則色澤紅潤』。
原康保縣文化局局長、現康保縣文聯主席白秀告訴記者,人們只知道康保的大理石、石英石,並不了解這裡還有觀賞石,而且種類之多,品種之豐富,實屬罕見。
白秀說,武玉章是康保縣眾多奇石收藏者之一。在康保縣,奇石收藏者有上百人,真正成氣候的有30多人。『武玉章專攻肉石收藏,是他們中的佼佼者。他收藏的一塊五花豬肉石,堪與臺灣故宮的珍寶之一——「東坡肉石」相媲美,簡直就是「東坡肉石」的姊妹石』。
聽到白秀誇獎他,武玉章有點不好意思,但白秀稱他的『五花肉石』和『東坡肉石』是姊妹石,讓他多少有點不滿意。不愛說話的武玉章馬上激動起來,紅紅的臉膛也瞬間變得嚴肅:『哪裡是「姊妹石」?簡直就是夫妻石。這塊石頭,簡直奇了!他不僅比「東坡肉石」的塊兒大,而且有皮有肉,更能超過故宮的是它的毛孔清晰可見。』
多年的收藏經驗,讓武玉章變成一個專家。他說,據考證推測,臺北的『東坡肉石』應該來自康保,理由有三:
第一,『東坡肉石』是清康熙年間由一位蒙古王爺供入內府,是一塊天然的石頭。據考證,這位王爺就生活在蒙古草原。但那位王爺生活的地方並不產肉石,相反,當時的康保就屬於王爺的地盤。
第二,『東坡肉石』為瑪瑙質玉髓,其礦物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這與『五花肉石』的成分完全相同。經北京大學地質寶石鑒定中心主任、國寶玉石協會副會長楊富緒,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北大寶石鑒定中心技術總監、中國觀賞石協會科學顧問王時麒檢測,該石種為隱晶質結構石英岩石礦物,密度為2.6g/cm3,偏光檢測為非均質集合體,系瑪瑙原石,其礦物化學成分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東坡肉石』完全一樣。
第三,康保縣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相傳清朝年間,康保縣地界為清朝皇室的御馬場,這裡地肥草美,禁止百姓在此放牧,為皇家禁區。一天,看管牧草的一位官員在草叢中偶然發現了一塊極像熏豬肉的石頭,便將它獻給了王爺。王爺看到肉石,視為奇珍異寶,不敢獨賞,後幾經周折把它獻給了康熙皇帝,康熙看到此石後很是驚奇,龍顏大悅,賜名字為『東坡肉石』,並把此牧場賜於該王爺。
一口氣講完他的理由,武玉章嚴肅的神情纔稍許緩過來,他說:『我的願望就是能夠讓這兩塊石頭見上一面。』
多年來,武玉章收集整理了在全國范圍內的有關豬肉石方面的文字和圖片報道,認為古今中外的各種肉石,唯有康保境內的豬肉石在形、色、紋、質等方面與臺北故宮中最負盛名的藏品豬肉石是同一產地。
據白秀介紹,五年前,康保縣成立了奇石研究會。五年來,康保縣城已有近30人加入到研究會。目前,研究會成員僅從康保境內找到的豬肉石就不下100塊。同時,他們還在康保成立了玉章草原奇石館,並在互聯網上建立國內首家專門介紹肉石的網站——肉石博物館。
康保奇石的陸續發現,以及賞石文化的發展,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康保縣文化體育局非事物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郭義有表示,『康保奇石藝術』已被列入張家口市第二批非事物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並正在申請報告第四批河北省非事物文化遺產。康保縣政府准備把奇石打造成一項文化產業項目,擬建造『康保縣奇石館』。屆時,對康保奇石進行整理研究,使這一不可再生的觀賞石資源獲得科學開發和保護。
『精美的石頭會說話。』武玉章對記者說:『在我們眼裡,每一塊石頭都有生命。撫摸每一塊石頭,就像撫摸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他說,收藏每一塊石頭都是一種緣分。(完) 相關鏈接:『東坡肉石』是清康熙時由一位草原王爺供入內府,現珍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所藏『東坡肉石』為瑪瑙質玉髓,其礦物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規格為5.73×6.6×5.3厘米,雞蛋大小。
這塊肉石原本收藏於北京故宮,後蔣介石從北京撤離時將這塊稀世之寶帶到了臺灣。如今,它與翠玉白菜、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譚地宋維根)